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调肝散

调肝散

《仁斋直指》卷十八:调肝散处方

半夏(制)0.9克 辣桂 宣木瓜 当归 川芎 牛膝 细辛各0.6克 石菖蒲 酸枣仁(汤浸,去皮,微炒)甘草(炙)各0.3克

制法

上药锉细。

功能主治

主郁怒伤肝,发为腰痛。

用法用量

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八《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师方》:调肝散处方

细辛2两,柏实2两,蕤仁1两,甘草(炙)1两,羊肝1具(去脂膜,炙干)。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肝气之少,眼视(目巟)(目巟),面目青,眼中眵泪,不见光明。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以酒送服。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菜、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师方》《直指》卷十八:调肝散处方

半夏(制)3分,辣桂2分,宣木瓜2分,当归2分,川芎2分,牛膝2分,细辛2分,石菖蒲1分,酸枣仁(汤浸去皮,微炒)1分,甘草(炙)1分。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郁怒伤肝,发为腰痛。小腹偏左结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生姜5片,大枣2个煎服。

摘录《直指》卷十八《普济方》卷四○四:调肝散处方

犀角2钱(如无,以升麻代之),大黄2钱(锉炒),桑白皮2钱,钓藤2钱,甘草(炙)5钱,天花粉2钱,石膏(煅)2钱,黄芩2钱,木通2钱,荆芥2钱,防风2钱,牛蒡子(炒)2钱,紫草2钱,陈皮(去白)2钱,龙胆草(去芦)2钱。

制法

上锉为末。

功能主治

令痘疮不入目。主痘疮热毒大盛者。

用法用量

白水煎,食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四《症因脉治》卷二:调肝散处方

当归、生地、白芍药、川芎、柴胡、山栀、黄芩、广皮、甘草。

功能主治

肝虚劳伤,筋挛烦闷,眼目赤涩,毛焦色夭,腹痛,指甲痛,咳则胁下痛,口苦口酸,筋骨酸疼,寒热咳逆,肝血不足而有火者。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斑疹备急》:调肝散别名

犀角汤

处方

犀角屑1分,草龙胆半分,黄耆半两(炙锉),大黄1分(炒过),桑白皮1分(炙锉),钩藤钩子1分,麻黄1分(去根节),石膏(别研)半两,栝楼实半两(去瓤皮),甘草1分(炙)。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败肝脏邪热,解散斑疹余毒,令疮疹不入眼目。主小儿疹痘疮及赤疮子,风胜气实,心肝血热,津液内燥,大便不通,毒气上盛,表热未散者。

用法用量

犀角汤(《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各家论述

《奇效良方》:方中栝楼、大黄治内燥;钩藤、龙胆治风血热;桑白皮、石膏治上焦热;麻黄、黄耆散肌热;犀角、甘草解毒热。

摘录《斑疹备急》

猜你喜欢

  • 八厘丸

    处方土鳖虫(头足全,纸包,焙燥)、自然铜(醋煅7次)、血竭、无名异、乳香、没药,归梢3钱,硼砂(甘草汁飞)4钱,巴霜15粒。制法酒糊为丸,每丸湿重1分,干重8厘。功能主治消瘀散毒。主杖伤、夹伤。用法用量量所责之数服多寡,总不过5丸。摘录《杂

  • 八厘宝

    处方川芎2钱,草乌2钱,半夏2钱,麻黄1钱,蟾酥5分,南星4钱。制法以酒浸,晒干为末,再将芋艿叶绞汁拌湿,晒干研细。功能主治跌打损伤,痛极难忍。用法用量每服8厘,以酒调下。注意避风。摘录《伤科补要》卷四

  • 八厘散

    《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八厘散处方苏木面3克 半两钱3克 自然铜(醋淬七次)9克 乳香9克 没药9克 血竭9克 麝香0.3克 红花3克 丁香1.5克 番木鳖(油煠去毛)3克制法共为细末。功能主治接骨散瘀。跌打损伤。用法用量用黄油或童便调,温服

  • 八厘金

    处方番木鳖(水浸去皮,麻油炸枯)5钱,蟾酥3钱,僵蚕1钱,乳香2钱,胆矾1钱,川蜈蚣3钱,甲片1钱,没药2钱,血竭1钱,朱砂3钱,蝉蜕1钱,全蝎3钱,原麝5分,牙皂5钱(去弦,炙),川乌1钱,雄黄1钱。制法上为细末,端阳修合,水泛为丸,如莱

  • 八反丸

    处方桂心1两,甘遂1两,细辛1两,归身1两,半夏1两,甘草1两,白芷1两,芫花1两,海藻1两,红花1两,全虫1两,牙皂1两,虎骨1两,白及1两,川乌(姜汁制)1两,草乌(姜汁制)1两。制法上药各炒为末,用核桃肉泡去皮4两,乌梅净肉1斤,蒸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