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玉女煎

玉女煎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玉女煎处方

生石膏9~15克 熟地9~15克或30克 麦冬6克 知母 牛膝各4.5克

功能主治

清胃滋阴。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现用于急性口腔炎、舌炎,三叉神经痛等属于胃热阴亏者。

用法用量

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或冷服。

如火盛极者,加栀子、地骨皮之属,多汗多渴者,加北五味14粒;小水不利或火不能降者,加泽泻4.5克,或茯苓亦可;如金水俱亏,因精损气者,加人参6~9克。

备注

方中石膏,知母清阳明有余之火为君;熟地黄补少阴不足之水,为臣;麦门冬滋阴生津为佐;牛膝导热引血下行,以降炎上之火,而止上溢之血为使。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景岳全书》:玉女煎配方组成

石膏三至五钱(15~30克);熟地黄三至五钱或一两(9~30克);麦冬二钱(6克) ;知母牛膝各一钱半(各5克)。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一盅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现代作法:水煎服。

功效

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

胃热阴虚证。头痛牙痛,牙齿松动,齿龈出血,烦热口渴,舌红苔黄而干,脉浮洪滑大,重按无力。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方解

玉女煎证乃阴虚胃热,虚火上攻所致。即“少阴不足,阳明有余。”阳明有余,胃热上攻,少阴不足,虚火上炎,既灼伤津液,又损伤血络,则见头痛牙痛,齿龈出血,烦热口渴,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虚不足,则牙齿松动;胃热有余,消谷善饥;舌红苔黄而干,脉浮洪滑大,重按无力,为胃热阴虚之征。故治宜清胃热,滋肾阴。方中石膏辛甘大寒以清泄胃火,为君药。熟地黄甘温以滋肾补阴,为臣药。二药合用,清火而滋水,虚实兼顾。知母助石膏清胃火;麦冬助熟地黄滋肾阴,共为佐药。牛膝引血热下行,兼补肝肾,为佐使药。本方能清能补,标本兼顾,以清为主,使胃热得清,肾阴得补,则诸证自愈。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玉女煎为治胃热阴虚牙痛的常用方。临床以牙痛齿松,齿龈出血,烦热口渴,舌红苔黄而干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玉女煎常用于治疗牙龈炎、急性口腔炎,舌炎、糖尿病等属阴亏而胃火盛者。

3.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本方。

方歌

玉女煎用熟地黄,膏知牛膝麦冬襄,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

摘录《景岳全书》

猜你喜欢

  • 卜子散

    处方萝卜子1合(炒,研)。功能主治胸不快。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摘录《仙拈集》卷二

  • 变水汤

    处方白术2两,茯苓2两,泽泻2两,郁李仁2钱。功能主治肿胀。用法用量水煎,入姜汁服。摘录《脉因证治》卷下

  • 变涎丸

    处方牙消1钱,硼砂半钱,南星半钱,粉霜半钱,半夏10个,朱砂1分(醋面裹),巴豆不拘多少(同半夏、朱砂入水煮,去豆,为膏用)。制法上为末,皂角膏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补气。主惊虚。用法用量每服7粒,取下惊涎。摘录《幼幼新书》卷八引《四十八

  • 变白散

    《普济方》卷一一二:变白散处方矾末。功能主治紫癜风。用法用量揉薄荷揾矾末擦患处,每澡浴了时用之。摘录《普济方》卷一一二《普济方》卷四十九引《卫生家宝》:变白散处方大浆石榴1个(用铁钉49个札匀,3日取出钉,入丁香并盐少许,以黄土固济,令干,

  • 变蒸散

    处方柴胡(去芦,洗,锉)1两,甘草(炙)1两,人参(去芦,洗,锉)1两,元参(净洗,锉)1两,麦门冬子(去心)1两半,龙胆草半两(若变蒸或常服只1分,随时加减)。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常服去疳。主小儿体性常热,及变蒸惊热不解,夹热烦躁,时叫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