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巴戟天丸

巴戟天丸

《医统》卷五十:巴戟天丸处方

巴戟天(去心)半两,石菖蒲1两,地骨皮1两,白茯苓(为末作糊)1两,远志(制)1两,白茯神1两,人参3钱。

制法

上为末,粘米粉同茯苓末作糊,以菖蒲汤调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令人聪明善记。主健忘。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酒、白汤任下,1日3次。

摘录《医统》卷五十《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一八七:巴戟天丸处方

巴戟天(去心)2两,熟干地黄(焙)1两半,枸杞子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甘菊花(择)2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益真气,长肌肉,悦颜色,美食明目。主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巴戟丸”。

摘录《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一八七《圣济总录》卷一八五:巴戟天丸处方

巴戟天(去心)1两,沉香(锉)半两,山芋1两,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1两半,茴香子(炒)1两,茯神(去木)1两,五味子1两,海桐皮(锉)1两,牛膝(洒浸,切,焙)1两半。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虚损,益正气。主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空心、食前盐汤或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五《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巴戟天丸别名

巴黄丸

处方

巴戟天1分(粳米同炒微黄,去心),川大黄1两(锉碎,微妙)。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肾脏实热,风毒上攻,头面虚肿,下注脚膝沉重,行履艰难;脚气由于酒毒危甚者。

用法用量

巴黄丸(《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九)。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巴戟天丸处方

巴戟天半两(穿心者),破故纸半两(炒),舶上茴香半两(炒),黑附子1两(去皮脐,锉,盐炒)。

制法

上为末,用好酒熬一半成膏,留一半搜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肾脏虚久冷,脐腹疼痛,饮食无味,及腰膝疼痛,少力,精虚梦泄,耳内蝉鸣。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荆芥盐汤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圣济总录》卷五十二:巴戟天丸处方

巴戟天(去心)半两,补骨脂(炒)半两,茴香子(舶上者,炒)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盐炒)1两。

制法

上为末。用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肾脏久虚,心腹冷痛,饮食无味,腰膝酸疼,烦倦少力,时多梦泄,耳内虚鸣。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盐汤或盐酒任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二《圣济总录》卷一八五:巴戟天丸处方

巴戟朝天(去心,微炒)1两,山茱萸1两,龙骨(研如粉)1两,肉苁蓉(酒浸,研如膏)1两,韭子(微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补骨脂(炒)2两,茴香子(炒)2两。

制法

上8味,除膏外,捣罗为末,渐次入苁蓉含内研匀,炊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暖下元,益精髓,壮阳益气。主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空心、盐汤或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猜你喜欢

  • 八味带下方

    处方奇良(即土茯苓)、当归、川芎、茯苓、橘皮、金银花、通草、大黄。功能主治妇人头疮,起因于带下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兼用坐药。摘录《汉药神效方》

  • 八味平胃散

    《治疹全书》卷下:八味平胃散处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神曲(炒)、川芎、麦芽、香附(酒炒)。功能主治疹后脾胃两伤,吐泻交作。用法用量煨姜为引。摘录《治疹全书》卷下《易简方》:八味平胃散处方厚朴3两半,苍术5两半,橘红3两半,甘草1两,缩砂

  • 八味散

    处方蜀椒(去目)1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青盐(研)1两,石硫黄(研)1两,腻粉(研)1两,白僵蚕(炒)1两,柏皮1两,麝香少许(研)。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遍身疮疥,皮破肉痛,或瘙痒脓水。用法用量猪胆汁调涂之;湿则干敷。摘录《圣济

  • 八味桂心丸

    处方桂(去粗皮)1两半,桔梗(锉,炒)3分,吴茱萸(汤浸,焙炒)3分,人参3分,白术3分,高良姜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当归(切,焙)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冷气心痛不能食。用法用量每服10丸,温酒送下,日

  • 八味檀香散

    《中国药典》:八味檀香散来源蒙古族验方。处方檀香200g 石膏100g 红花100g 甘草100g 丁香100g 北沙参100g 拳参100g 白葡萄干100g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甘、微涩而凉。炮制以上八味,除檀香、丁香、白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