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茯苓渗湿汤

茯苓渗湿汤

《卫生宝鉴》卷十四:茯苓渗湿汤处方

茵陈1.8克 白茯苓1.5克 木猪苓 泽泻各1克 黄连 黄芩(生)栀子 汉防己 白术 苍术 陈皮 青皮各1克

制法

上十二味,哎咀,作一服。

功能主治

治黄疸,寒热呕吐,渴欲饮冷,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全不食,不得卧。

用法用量

用水30O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四《证治宝鉴》卷十二:茯苓渗湿汤处方

茵陈7分,白茯苓6分,木猪苓5分,泽泻5分,白术5分,陈皮5分,苍术(米泔浸1宿,炒)5分,黄连5分,山栀(炒)4分,秦艽4分,防己4分,葛根4分。

功能主治

黄疸。呕吐,寒热,尿涩。

用法用量

水2钟,煎7分,食前服。

摘录《证治宝鉴》卷十二《寿世保元》卷三:茯苓渗湿汤处方

猪苓、泽泻、苍术(米泔浸)、白茯苓、陈皮、枳实(麸炒)、黄连(炒)、黄芩、栀子、防己、茵陈、木通。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湿热发黄,汗黄尿赤,及寒热呕吐,而渴欲饮冷水,身目俱黄,小便不利,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服。

如饮食不思乃伤食,加砂仁、神曲、麦芽(炒)各3分。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万氏家抄方》卷二:茯苓渗湿汤处方

白茯苓5分,泽泻5分,茵陈6分,猪苓2钱,陈皮2分,黄连2分,栀子2分,防己2分,白术2分,苍术2分,枳实2分。

功能主治

黄疸。寒热呕吐,渴欲饮冷,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全不食,不得卧。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作1服,水2盏,煎至1盏,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二《治疹全书》卷下:茯苓渗湿汤处方

茯苓、泽泻、木通、防风、猪苓、银花、连翘、苍术、黄柏、川芎。

功能主治

疹后因冷水沐浴,湿留皮肤,愈后发生痛痒毒疮,常流湿水成片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治疹全书》卷下《医学正传》卷二引东垣方:茯苓渗湿汤处方

黄芩4分,黄连4分,栀子4分,防己4分,白术4分,苍术4分,陈皮4分,青皮4分,枳实4分,赤茯苓5分,泽泻5分,茵陈6分,猪苓(去黑皮)1钱。

制法

上细切,作1服。

功能主治

湿郁成黄疸,寒热呕吐而渴,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不思饮食,莫能安卧。

用法用量

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医学正传》卷二引东垣方《杏苑》卷三:茯苓渗湿汤处方

黄芩2分,黄连1钱5分,栀子2钱,陈皮2分,枳实8分,青皮1分半,猪苓1钱,赤茯苓8分,泽泻1钱,茵陈2钱。

功能主治

湿热内郁,致成黄疸。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2钟,煎1钟,温服。

各家论述

上证治宜清热胜湿。是以黄芩、黄连、栀子以清热,陈皮、青皮、枳实以散郁,猪苓、泽泻、赤苓利小便以渗湿,茵陈驱湿热以退黄疸。

摘录《杏苑》卷三《景岳全书》卷五十七引《活人书》:茯苓渗湿汤处方

白茯苓5分,泽泻5分,茵陈5分,青皮5分,陈皮5分,防己5分,栀子8分,黄芩8分,黄连7分,枳实7分,苍术1钱,白术1钱。

功能主治

黄疸湿热,呕吐而渴,身目俱黄,小便不利,食少而热。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七引《活人书》《慈幼心传》卷下:茯苓渗湿汤处方

四苓散、平胃散加黄连、山栀仁、茵陈、山楂、麦芽、枳壳。

功能主治

小儿食疸。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慈幼心传》卷下

猜你喜欢

  • 阿魏通经丸

    处方铁粉10钱,阿魏3钱,芦荟3钱,没药3钱。制法上为末,取二厘为一丸。功能主治子宫冲逆,因经闭者。用法用量每服15丸,1日数次。摘录《经验良方》

  • 阿魏雄黄丸

    处方阿魏(研)半两,雄黄(研)半两,柳枝(取向东者1-7茎,每茎长1尺,锉,焙,捣为细末)、桃枝(取向东者1-7茎,每茎长1尺,锉,焙,捣为细末)、丹砂(研)1分。制法上再研为细末,用三家粽子角为丸,如梧桐子大,别研丹砂为衣。功能主治鬼疟经

  • 阿魏雷丸散

    《千金翼》卷二十一引《耆婆方》:阿魏雷丸散处方阿魏3分,紫雷丸3分,雄黄3分,紫石英3分,朱砂半两,滑石半两,石胆半两,丹砂半两,雚芦半两,白蔹半两,犀角半两,斑蝥(去足翅)40枚,芫青(去足翅)40枚,牛黄5分,紫铆1分。制法上为散。功能

  • 阿魏香槟丸

    处方阿魏24克 广木香6克 槟榔12克制法研细末,糊为丸,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行气消积。气滞腹痛久不愈者。用法用量每服3丸,日二次。因阿魏气臭难吃,可改用胶囊装,每服0.9克。摘录《蒲辅周医疗经验》

  • 阿魏麝香散

    处方阿魏15克(酒煮)麝香3克 雄黄9克 野水红花子120克 神曲(炒)人参 白术(生)各30克 肉桂15克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肠覃,诸积,痞块。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荸荠3个去皮,捣烂和药,早晚各一服,用砂仁汤过口。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