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二姜丸

二姜丸

《卫生总微》卷十六:二姜丸处方

干姜、良姜各等分。

制法

上锉细,同炒黄,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痹疾,发寒热似疟;亦治疟疾。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煎杨柳汤,空心送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六《医学启源》卷十一:二姜丸处方

良姜3两,干姜(炮)3两。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痼冷,腹痛脉迟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下。

各家论述

《医方考》:腹痛之由有数种,今日脉迟,则知寒矣。故用干姜、良姜之辛热者以主之。辛可以破滞,热可以散寒,不滞不寒,痛斯失矣。

摘录《医学启源》卷十一《百一》卷五引姚医方:二姜丸处方

干姜2两,陈皮(去白)2两,良姜1两,青皮(去白)1两。

制法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暖脾胃,散寒气。主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百一》卷五引姚医方《朱氏集验方》卷二:二姜丸处方

白姜(炮)、良姜(壁土炒)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用猪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疟。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遇发前,空心酒吞下。如此2服而愈。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二《魏氏家藏方》卷七:二姜丸处方

良姜(薄切片,炒)1两,干姜(炮,洗,刮去皮)1两,乌梅肉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水煮稀陈米粥为丸,如绿豆大,候干。

功能主治

脏寒,大便血作。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食前温水饮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鸡峰》卷十八:二姜丸处方

良姜1两,干姜1两,青皮1两,陈皮1两,半夏1两。

制法

上为细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温胃破痰。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八《局方》卷三(吴直阁增诸家名方):二姜丸处方

干姜(炮)、良姜(去芦头)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宽胸下气,进美饮食。主心脾疼痛;一切冷物所伤。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至20丸,食后橘皮汤送下。

注意

妊娠妇人不宜服。

摘录《局方》卷三(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猜你喜欢

  • 半夏桔梗汤

    处方半夏(浆水煮4-5沸,切,焙)3钱,桔梗(炒)1两,桑根白皮(锉,炒)1两,天南星(洗过)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脾肺寒热劳咳,痰盛呕哕。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2盏,加生姜1枣大(细切),同煎至半盏,去滓,食后。临卧温服。摘录《圣济

  • 半夏棋子粥

    处方半夏2钱(汤洗7遍去滑),干姜1钱(炮裂),白面3两,鸡子白1枚。制法上为末,与面及鸡子白相和,搜,切作棋子,熟煮,别用熟水淘过。功能主治脾胃气弱,痰哕呕吐,不下饮食。用法用量空腹食之。摘录《圣惠》卷九十七

  • 半夏橘度汤

    处方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紫苏11叶,砂仁5粒。功能主治头昏呕吐。用法用量方中陈皮、半夏用量原缺。摘录《女科万金方》

  • 半夏橘皮汤

    《医寄伏阴论》卷上:半夏橘皮汤处方半夏2钱,橘皮1钱,茯苓1钱,人参1钱,甘草1钱(炙),干姜1钱。功能主治温胃散水,涤痰降气。主伏阴病,呕利止,厥回而哕,或咳逆者。用法用量加大枣3个(擘),开水3杯煎,去滓顿服,不已再服。或加生姜8分。各

  • 半夏橘皮饮

    处方半夏(洗去滑,焙)3分,陈橘皮(去白,焙)3分,甘草(炙)3分,桂(去粗皮)3分,人参1两1分,大腹1枚(锉)。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脾胃虚寒痰盛,呕吐不食。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加生姜2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摘录《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