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黄耆六一汤

黄耆六一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黄耆六一汤别名

黄耆汤(《普济方》卷二二九)。

处方

黄耆(去芦,蜜炙)180克 甘草30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补气生津。治诸虚不足,肢体劳倦,胸中烦悸,唇口干燥,面色萎黄,不能饮食;或先渴而欲发疮疖,或病痈疽后而渴者。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大枣1枚,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局方》卷五(宝庆新增方):黄耆六一汤别名

黄耆汤、黄耆饮

处方

黄耆(去芦,蜜炙)6两,甘草(炙)1两。

功能主治

平补气血,安和脏腑。主气虚津伤,肢体劳倦,口常干渴,面色萎黄,不思饮食;或先渴而后生疮疖,或患痈疽之后而口渴;或卫虚自汗;或痔漏脓水不绝。

用法用量

黄耆汤(《普济方》卷二二九)、黄耆饮(《证治要诀类方》卷二)。

摘录《局方》卷五(宝庆新增方)《外科正宗》卷三:黄耆六一汤处方

黄耆(半生,半蜜水炒)6钱,甘草(半生,半炙)1钱5分,人参1钱。

功能主治

流注溃后,脓水出多,口干作渴,烦躁不宁。

用法用量

水2钟,煎8分,食远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外科精要》卷下:黄耆六一汤处方

绵黄耆6两(用淡盐水润,饭上蒸),粉草1两(半生半炙)。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治渴补虚,免痈疽。主渴疾痈疽,溃后作渴。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侵晨、日午以白汤调下;不应,作大剂,水煎服。古人号黄耆为羊肉,可见其能补也。

摘录《外科精要》卷下《直指》卷九:黄耆六一汤处方

黄耆(炙)6钱,甘草(炙)1钱,白术3钱,白芍药3钱。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虚劳自汗。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九《朱氏集验方》卷一:黄耆六一汤处方

黄耆、当归、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

风湿相搏,肌肉瞤动。

用法用量

本方治上症,宜先服渗湿汤,次用是药。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

猜你喜欢

  • 半豆饮子

    处方半夏 白豆蔻 苍术 干姜 藿香 陈皮 归尾 川芎 人参 白术 甘草 猪苓 砂仁 莲子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健脾和胃。主治产后脏腑虚损,触冒风冷,阴阳不和,饮食失调,或冷或热,致成上吐下泻,肚腹疼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

  • 半贝丸

    处方生半夏 生川贝各9克制法上药研细,姜汁调和,捣匀为丸。功能主治截疟。主治疟疾。用法用量每服0.09~0.15克,生熟汤送下。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半贝姜茶饮

    处方姜半夏3分,川贝3分,生姜3分,细芽茶3分。功能主治胎疟,寒热平均者。用法用量用阴阳水2茶钟,煎成1钟服。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半贝散

    处方真川贝母(去心)1两2钱,生半夏8钱。制法上为极细末,炒微黄色,候冷装入瓷瓶,将瓶口塞紧,勿令泄气。功能主治疟疾。用法用量每服1分5厘,开水半酒杯,搀入姜汁3茶匙,于疟未来先1时辰,和药温服,迟服则不效,重者3服。此散端午日午时制尤妙。

  • 半边散

    《奇效良方》卷四十:半边散处方芫花(醋漫,焙干)大戟 甘遂 大黄各9克 土狗7枚(五月内取,会飞的)制法上药除土狗以外,均研为末。先以葱捣烂为饼,摊新瓦上,却将土狗安葱上焙干,去翅、足、嘴,每个剪作两片,分左右成对记之,再焙干为末。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