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柴平汤

柴平汤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三引《宦邸便方》:柴平汤处方

银柴胡6克 黄芩4.5克 人参(去芦)半夏(汤泡七次)各3克 甘草1.5克 陈皮3.6克 苍术(泔浸)4.5克 厚朴(姜制)3克

功能主治

和解少阳,祛温和胃。主湿疟,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濡。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红枣2枚,煎至320毫升,来发先服。

疟发于午前为阳,属气虚,加白术(土炒)2.4克,白茯苓(去皮)2.1克;发于午后为阴,属血虚,加当归(酒浸)2.7克,川芎2.1克;发于午前,延及午后,此气血两虚,上四味俱加;食积,加神曲(炒)2.4克,麦芽(炒)2.1克,山楂3克,枳实(麸炒)3克。

摘录《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三引《宦邸便方》《重订通俗伤寒论》:柴平汤处方

川柴胡3克 姜半夏4.5克 川朴6克 清炙草1.5克 炒黄芩3克 赤苓9克 制苍术3克 广橘皮4.5克 鲜生姜3克

功能主治

和解燥湿。主湿疟。寒热往采,四肢倦怠,肌肉烦疼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增补内经拾遗》卷三引《宦邸便方》:柴平汤别名

柴平饮、柴平煎

处方

银柴胡2钱,黄芩1钱5分,人参(去芦)1钱,半夏(汤泡7次)1钱,甘草5分,陈皮1钱2分,苍术(泔浸)1钱半,厚朴(姜制)1钱。

功能主治

痎疟,湿疟,食疟;春嗽。

发时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濡。小儿饮食无节,复受风暑之气,寒热交作,胸腹胀满,痞闷不通,面黄恶食,症轻者。

用法用量

柴平饮(《证治宝鉴》卷二)、柴平煎(《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

发于午前为阳,属气虚,加白术(土炒)8分,白茯苓(去皮)7分;发于午后为阴,属血虚,加当归(酒浸)9分,川芎7分;发于午前,延及午后,此气血两虚,上4味俱加;食积,加神曲(炒)8分,麦芽(炒)7分,山楂1钱,枳实(麸炒)1钱。

各家论述

①《增补内经拾遗》引《宦邸便方》:方用小柴胡汤以散风寒,平胃散以消饮食,故曰柴平。②《医方考》:用小柴胡汤以和解表里,平胃散以健脾制湿,二方合而为一,故名曰柴平。

摘录《增补内经拾遗》卷三引《宦邸便方》《便览》卷二:柴平汤处方

人参、柴胡、黄芩、半夏、甘草、苍术、陈皮、厚朴、川芎、草果各等分。

功能主治

疟疾热多寒少,及疟寒热交作,胸膈痞满,饮食不进,头目昏眩。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便览》卷二

猜你喜欢

  • 别离散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别离散处方桑上寄生 白术各90克 桂心 茵芋 天雄 菖蒲 细辛 茜根 附子 干姜各30克制法上十味,捣筛为散。功能主治主夜多异梦,悲愁忧恚,喜怒无常者。用法用量用酒送服1克,日服三次。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医心

  • 别脾散

    处方甘遂不拘多少。制法用面包于浆内,煮10数沸,去面后,将细米糠火炒黄色为末。功能主治痞证,发热盗汗,胸背疼痛。用法用量大人每服3钱,小儿1钱,用冷蜜水卧服。注意忌油腻、湿面、腥物。摘录《普济方》卷一七○

  • 包心菜粥

    处方包心菜500克 粳米50克制法先将包心菜水煮半小时,捞出菜后,入米煮粥。功能主治缓急止痛。适用于胃脘拘急疼痛,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止痛和促进溃疡愈合作用。用法用量日服2次。温热服。摘录《民间方》

  • 北亭丸

    《养老奉亲》:北亭丸处方北亭2两(去除砂石),阿魏半两(同硇砂研令细,醋化,去砂石),川当归4两(净洗,去苗梢用),厚朴4两(去皮,姜汁炙令黄色),陈橘皮4两(去瓤用红),官桂4两(去皮称),干姜4两(炮),甘草4两(炙),川芎4两,胡椒4

  • 北亭圆

    处方缩砂仁、胡椒、肉桂(去粗皮)、厚朴(去粗皮.姜汁炙)、附子(炮.去皮.脐)、川芎、当归(去芦.碎)、陈皮(去白)、干姜(炮)、甘草(炙),各四两;青盐(别研)、北亭(醋淘去砂石,别研),各二两;白术(别研)三两,五味子(楝)一两半,阿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