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泻青丸

泻青丸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泻青丸处方

当归(去芦头,切,焙)龙胆草(焙)川芎 山栀子仁 川大黄(湿纸裹,煨)羌活 防风(去芦头,切,焙)各等分

制法

上件药,为末,炼蜜和丸,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

清泻肝火。治肝热搐搦。因肝火郁结,目赤肿痛,易惊易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脉洪实者。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丸至1丸,煎竹叶汤同砂糖温水化下。

备注

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直泻肝火为主药;配大黄、栀子、竹叶引导肝经实火从二便下行;肝火炽盛每易耗伤阴血,故用当归、川芎养血;肝有郁火,单持清肝泻火一法,其火难平,故配羌活、防风升散之品,以疏肝经郁火。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明·《小儿药证直诀》:泻青丸出处

泻青丸,出自明·《小儿药证直诀》。本方又名“泻肝丸”“凉肝丸”。

组成

龙胆草、大黄、防风、羌活、川芎、当归、山栀各一两(各30克)。

用法

上药均研细末,炼蜜为丸。竹叶煎汤加砂糖,温开水化下,小儿剂量酌减;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酌减至汤剂常规剂量。

功效

清肝泻火。

主治

主治肝经郁火,目赤肿痛,烦躁易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脉洪实者。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鼻窦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等病症。

1.鼻窦炎:以本方加味口服结合静滴灭滴灵治疗20例,疗程为1~3周,以临床症状的消失判断疗效。结果:病例全部有效,其中急性5例,均在6日内治愈;慢性病例中,痊愈10例,好转5例,治疗时间最短9日,最长21日。(《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年第2期)

2.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治疗组50例共61只眼以本方加味煎汤治疗,对照组30例共34只眼采用吗啉胍滴眼,聚肌胞球结膜下注射治疗,以临床症状改善及荧光素钠液染色转阴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57只眼,好转3只眼,无效1只眼,总有效率98.36%;治愈时问最短13日,最长47日,平均31日。对照组治愈21只眼,好转8只眼,无效4只眼,有效率为88.23%;治愈时间最短11日,最长513日,平均为33日。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陕西中医》2005年第5期)

方解

本方治疗肝经郁火所致眼病,方用龙胆草直泻肝火;大黄、栀子助龙胆草泻肝胆实火,导热下行,从二便分消;羌活、防风辛散风邪肝火,能畅肝木调达舒畅之性,乃“火郁发之”之意;竹叶清热除烦,引热从小便而出;当归、川芎养肝血以防火热伤及肝阴,使泻肝而不伤正。全方共奏清肝泻火,养肝散瘀之效。

方歌

泻青丸用龙脑栀,泻火下行大黄施,羌防升散芎归养,泻火养肝不宜迟。

摘录明·《小儿药证直诀》

猜你喜欢

  • 安息膏

    处方安息香半钱,花乳石(火煅红)半钱,血竭半钱,乳香半钱,麝香减半。制法上为细末,用蜡少许,入麻油些小同熔开,将药捻作米粒大。功能主治漏疮脓水不绝,骨中疼痛。用法用量看疮口大小深浅入药于疮孔中,以满为度;药透内,从内生肉,1-2日退出1粒,

  • 安息香丸

    《圣惠》卷十六:安息香丸别名雄黄丸处方安息香1两,朱砂半两(细研),硫黄半两(细研),雄黄1两(细研),阿魏半两,松脂4两,榴(柏)叶4两,苍术4两,白芷3两,干桃叶3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时气瘴疫。用法用量雄黄丸(《

  • 安息香圆

    处方肉桂(去粗皮)二两半,诃子(炮.取皮)二两,阿魏(细干.白面少许搜和作饼子.炙令香熟)一分,茯苓(白底)、当归(汤洗.切片.焙干)、干姜(炮.去皮)、肉豆蔻(去壳)、川芎、丁香(皮)、缩砂仁、五味子(微炒)、巴戟(去心.面炒)、益智(子

  • 安息香散

    《圣惠》卷五十八:安息香散处方安息香半两,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黄连1两(去须,微炒),桃白皮1两(锉),汉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休息痢,发歇不恒,羸瘦少力。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粥饮调下。摘录《圣

  • 安息香汤

    《普济方》卷二三七:安息香汤处方安息香1钱,麝香(研)1钱,天灵盖(酥炙黄)3两,秦艽(去苗土)1两,鳖甲(去裙襕,炙令黄)1两,当归(切,焙)1两,柴胡(去苗)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传尸劳殗殜,喘气咳嗽,心胸满闷,渐至羸瘦。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