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吴茱萸汤处方

桔梗(去苗)、防风(去苗.叉)、干姜(炮)、甘草(炙)、当归(去苗.微炒)、细辛(去苗),各半两;熟干地黄三分,吴茱萸(汤洗七遍.微炒)二两。

炮制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治妇人脏气本虚,宿挟风泠,胸膈满痛,呕吐恶心,饮食减少,身面虚浮,恶寒战栗,或泄痢不止,少气羸困,及因而生产,脏气暴虚,邪冷内胜,宿疾转甚,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细滤去渣,热服,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论》:吴茱萸汤处方

吴茱萸6克(汤洗七遍)人参4克 生姜8克 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治胃中虚寒,食谷欲呕,或呕而胸满,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厥阴头痛,吐涎沫。

用法用量

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4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服三次。

备注

方中吴茱萸温肝暖胃,散寒降浊为君;重用生姜辛散寒邪,温胃止呕为臣,人参、大枣补虚益胃,甘缓和中,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温补降逆之功。

摘录《伤寒论》《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吴茱萸汤处方

吴茱萸6克 防风 桔梗 干姜 甘草 细辛 当归各3克 干地黄9克

制法

上八味,哎咀。

功能主治

养血温经散寒。治妇人先有寒冷,胸满痛,或心腹刺痛,或呕吐食少,或下痢,呼吸短促,产后益剧者。

用法用量

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吴茱萸汤处方

吴茱萸 半夏 小麦各9克 甘草 人参 桂心各3克 大枣20枚 生姜24克

制法

上八味,哎咀。

功能主治

治久寒,胸胁逆满,不能食。

用法用量

以酒500毫升,水3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宜明论方》卷一:吴茱萸汤处方

吴茱萸(汤淘,炒)厚朴(生姜制)官桂(去皮)干姜(炮)各60克 白术 陈皮(去白)蜀椒(去子)各15克

制法

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

温阳运脾,理气消胀。治阴盛生寒,腹满膑胀,常常如饱,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生姜3片,同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宜明论方》卷一《审视瑶函》卷三:吴茱萸汤处方

半夏(姜制)吴茱萸 川芎 炙甘草 人参 白茯苓 白芷 广陈皮各等分

制法

上锉为末。

功能主治

治厥阴经头风头痛,四肢厥冷,呕吐涎沫。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三《医宗金鉴》卷四十四:吴茱萸汤处方

当归 肉桂 吴茱萸 丹皮 半夏(制)麦冬各6克 防风 细辛 藁本 干姜 茯苓 木香 炙甘草各3克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温经止痛。治妇女经行腹痛,胞中不虚,惟受风寒为病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四《卫生宝鉴》卷十八:吴茱萸汤处方

黄芪40克,川芎40克,炙甘草60克,吴茱萸(汤泡)20克。

功能主治

益气固胎。主气血两虚。

用法用量

上为末,每服8克,温酒调下。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八

猜你喜欢

  • 八灵散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天门冬(去心,焙干)、石菖蒲、椒红、泽泻、桂(去粗皮)、冬葵子、白芥子各等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补不足,利小便。主虚劳。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汤调下,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 八物二陈汤

    处方四君子汤、四物汤、二陈汤。功能主治劳发痰火,素有痰火,略有劳动,便发寒热,全类伤寒,轻者将息周日自愈,重者颈腋膊胯之间遂结核,肿痛或消,下次遇劳又发。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 八物加香附汤

    处方生地、白芍、归身、川芎、人参、茯苓、白术、生草、香附(炒)、青皮各等分。功能主治性急躁、多怒、多妬,气逆血少,月经过期后行。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万氏女科》卷一

  • 八物参术丸

    别名八物定志丸、八味定志丸、八物远志丸处方麦门冬(去心)1两,远志(去心)1两,菖蒲1两,茯神(去木)1两,白茯苓(去皮)1两,白术半两(炒),人参1两(炒,去芦),牛黄2钱(别研)。制法上为细末,次研入牛黄,炼蜜为丸,如黍米大,以朱砂为衣

  • 八物定志丸

    处方人参(去芦)1两,远志(煮,去心)1两,茯神(去木)1两,酸枣仁(去皮,微炒)1两(别研),朱砂(别研)半两,紫石英(火煅,醋淬7次,别研水飞)半两,石菖蒲(米泔浸一宿)半两,乳香(别研)半两。制法上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