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己椒苈黄丸

己椒苈黄丸

组成

防己、椒目、熬葶苈、大黄各一两(各30克)。

用法

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现代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丸6克,每次1丸,食前温水送服,每日3次,酌情渐增。

功效

攻逐水饮,利水通便。

主治

水饮积聚脘腹,肠间有声,腹满便秘,小便不利,口干舌燥,脉沉弦。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痰饮型胃肠神经症等病症。

1.肝硬化腹水:本病患者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均以相同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加味己椒苈黄汤,每日1剂,连续治疗3个月。疗效标准:腹水、黄疸完全消退,症状消失或基本消退,肝脾明显回缩变软或稳定不变,肝功能恢复正常,体力恢复,可从事一般工作,停药后半年以上未复发者为治愈;腹水、黄疸消退,主要症状消失,体力明显恢复,肝脾稳定不变,肝功能明显改善者为显效;腹水、黄疸明显消退,症状、肝功能均有改善者为有效;治疗半月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均无改善、进一步恶化或者死亡者为无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显效率48.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显效率33.33%。(《青海医药杂志》2007年02期)

2.痰饮型胃肠神经症:82例诊断均依据《实用内科学·胃肠神经症》及《中医内科学·痰饮》之饮停肠间证标准选择。结果:显效(1周内自觉肠鸣消失或基本消失,大便性状及次数正常)69例,有效(肠鸣减少,大便正常)10例,无效(自觉肠鸣无改善)3例。总有效率96.3%。(《新中医》2000年第6期)

方解

本方用于水饮内停,郁而化热,积聚肠间之证。方中防己利水消肿,椒目行水消胀,二药相合,导水饮从小便而出;葶苈子,下气行水,大黄荡涤肠胃积热,二药相合,逐水通下,使水饮从大便而去。诸药配伍,行气利水通便,前后分消,则诸症皆除。

临床应用以腹胀肠鸣、口舌干燥、舌苔黄腻、脉弦滑为证治要点。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还用于风心病的肺气不通,肺失宣降,水留邪郁,寒热错杂所致咯血以及肺性脑病的正虚阳衰,痰热结聚,肺失宣降,清浊易位所致的昏迷等。亦有报道用本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热瘀水结证。

方歌

防己最善走下行,椒目葶苈专利水,再加大黄末为丸,水饮得除诸症消。

摘录汉·《金匮要略》

猜你喜欢

  • 安胎扶元饮

    处方枳壳(麸炒)1钱,制香附1钱,川续断1钱,白术1钱,丹参8分,前胡8分,黄芩8分,阿胶1钱半(蛤粉炒),苏梗1钱,广皮5分,砂仁末6分。功能主治安胎扶元。主子悬。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

  • 安胎散

    《景岳全书》卷六十一:安胎散处方熟地 艾叶 白芍(炒)川芎 黄耆(炒)阿胶(炒)当归 甘草(炙)地榆各3克功能主治妇人妊娠,气血不足,腰痛下血,胎动不安。用法用量上药加姜、枣,水煎服。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一《胎产新书》卷一:安胎散处方当归

  • 安胎易产紧苏饮

    处方苏梗8分,人参5分,广皮5分,甘草5分,当归1钱2分,川芎7分,白芍1钱,条芩1钱,白术1钱,枳壳1钱,大腹皮3钱(盐水炒),砂仁6分(炒,去衣,研),(一方有制香附、姜汁炒厚朴各1钱,葱头5个)。功能主治束胎。主子悬。用法用量加黄杨脑

  • 安胎枳实散

    处方枳实2分(炒),艾叶1分,阿胶(炙)1分,前胡1分,芍药1分,石韦(去皮)1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妇人妊娠伤寒,至5、6日未愈,心腹上气,焦渴不止,食饮不下,腰疼体重。用法用量每服1钱,加糯米1撮,葱白两茎(拍破),水1盏半,煎至1盏

  • 安胎桑寄生散

    《圣惠》卷七十七:安胎桑寄生散处方桑寄生1两,芎1两,白术1两,当归(锉,微炒)1两,白茯苓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妊娠惊胎,流下不安。若跳动,心中痛。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