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汤

《此事难知》卷上引张洁古:九味羌活汤别名

大羌活汤(《医方类聚》卷六十二引《经验秘方》、羌活冲和汤(《伤寒全生集》卷二)。

处方

羌活5克 防风5克 苍术5克 细辛l.5克 川芎 香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各3克

功能主治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治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者。

用法用量

上药九味,嚼咀,水煎服。若急于取汗,宜热服,并以羹粥助之;若需缓汗,宜温服。亦可不用汤粥辅助。

备注

本方主用羌活上行发散,除肌表之风寒湿邪,并善治肢体疼痛;防风、苍术发汗祛湿,助羌活解表散邪;细辛、白注、川芎散风寒,宣湿痹,行气血,除头身疼痛;更用黄芩、生地,既清在里之热,又制诸药之温燥;甘草调和诸药。九药合用,共奏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之征。

摘录《此事难知》卷上引张洁古《治疹全书》卷下:九味羌活汤处方

羌活、防风、前胡、枳壳、川芎、白芷、甘草、苍术、黄芩。

功能主治

疹后阴血虚损,腠理不固,或脱衣洗浴,或坐卧当风,令人头痛无汗,恶寒发热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胸膈饱闷,加厚朴:停食,加山楂;呕吐,去黄芩,加生姜;身体痛,加独活;汗少,加苏叶;口渴,加葛根;咳嗽,加杏仁。

摘录《治疹全书》卷下《此事难知》卷上引张元素方:九味羌活汤别名

大羌活汤、羌活冲和汤、冲和汤、神解散、羌活散

处方

羌活1两半,防风1两半,苍术1两半,细辛5分,川芎1两,香白芷1两,生地黄1两,黄芩1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

解利伤寒。主外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骨节酸痛,口中苦而微渴,苔薄白,脉象浮或浮紧者;春可治温,夏可治热,秋可治湿,四时时疫,脉浮紧,发热恶寒,头痛,骨节烦疼之表证;水病,腰以上肿者;痘出不快。

临床应用

风寒感冒:以本方随证加减,治疗风寒感冒患者149例,经复诊及随访者120例。结果:有效者112例,占93.33%;无效者8例,占6.67%;有反应者9例。其诊断依据为,以恶寒发热、寒多热少、头痛、肢体酸痛为主证,其次结合脉浮、舌苔白、鼻塞、咳嗽、纳差等作为诊断风寒感冒之依据。作者指出:本方对风寒外束,病在阳经,寒重热轻无汗者,取效频捷,且对痹证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

大羌活汤(《医方类聚》卷六十二引《经验秘方》)、羌活冲和汤(《伤寒全生集》卷二)、冲和汤(《医统》卷十四)、神解散(《寿世保元》卷二)、羌活散(《嵩崖尊生》卷十五)。《洁古家珍》载此方,有方名而无内容,方见《此事难知》。本方改为丸剂,名“九味羌活丸”(见《中国药典》)。

中风行经者,加附子;中风秘涩者,加大黄;中风并三气合而成痹等证,各随十二经上、下、内、外、寒、热、温、凉、四时、六气,加减补泻用之。

注意

阴虚气弱者慎用。

各家论述

《医方考》:触冒四时不正之气,而成时气病,憎寒壮热,头疼身痛,口渴,人人相似者,此方主方。羌、防、苍、细、芎、芷皆辛物也,分经而治:邪在太阳者,治以羌活;邪在阳明者,治以白芷;邪在少阳者,治以黄芩;邪在大阴者,治以苍术;邪在少阴者,治以细辛;邪在厥阴者,治以川芎;而防风者,又诸药之卒徒也。用生地所以去血中之热,而甘草者,又所以和诸药而除气中之热也。

2.《退思集类方歌注》:诸药气味辛温,恐其僭亢,故用黄芩苦寒以监制之,甘草以调和之。生地、川芎引诸药入血祛邪,即借以调营。徐灵胎嫌生地寒滞,易以当归。甚是,宜遵之。

摘录《此事难知》卷上引张元素方《此事难知》:九味羌活汤组成

羌活一两半(9g)、 防风一两半(9g) 、苍术一两半(9g)、 细辛五分(3g) 、川芎一两(6g) 、白芷一两(6g) 、生地黄一两(6g) 、黄芩一两(6g)、 甘草一两(6g)。

用法

上九味畋咀,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脉浮。

方解

本方证为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所致。风寒湿邪束于肌表,卫阳被遏,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寒湿相搏,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则见项强及肢体酸楚疼痛;内有蕴热,故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脉浮均为外有表证,内有蕴热之征。治宜散寒除湿,兼清里热。方中羌活辛苦温,人太阳经,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善除太阳经之风寒湿邪,利关节,止痹痛为君药。防风主人少阳、厥阴经,祛风除湿;苍术发汗祛湿,善除太阴经寒湿;两药相合,助羌活散寒除湿,共为臣药。细辛善治少阴头痛,川芎善治少阳厥阴头痛,白芷善治阳明头痛。此三味合用,能发散风寒湿邪,行气活血以止头身疼痛。上药相合,为“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黄芩、生地黄清泄里热,监制辛燥之品伤津,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九味药配伍,共奏发汗祛湿,宣痹止痛,兼清里热之功。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四时感冒风寒湿邪,表实无汗而兼有里热的常用方,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感冒、偏头痛、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者。

注意

本方为辛温燥烈之剂,有伤阴劫液之弊,故风热表证、里热亢盛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方歌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摘录《此事难知》

猜你喜欢

  • 八宝眼药

    《中药成方配本》:八宝眼药处方珠粉3克 西牛黄0.9克 麝香0.9克 冰片4.5克 珊瑚1.5克 玛瑙1.5克 熊胆1.8克 青鱼胆2只 制甘石15克 海螵蛸2.1克 黄连6克 荸荠粉7.5克 蕤仁霜3克制法将黄连煎去滓,化熊胆,青鱼胆拌入

  • 八宝粥

    处方芡实 薏仁米 白扁豆 莲肉 山药 红枣桂圆 百合各6克 大米150克功能主治健脾胃,补气益肾,养血安神。适用于失眠以及体虚乏力虚肿、泄泻、口渴、咳嗽少痰等。用法用量分顿调糖食用,连吃数日。摘录《民间方》

  • 八宝红灵丹

    《疗证汇要》卷一:八宝红灵丹别名绛雷(《随息居霍乱论》卷四)、八宝红灵散(《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红灵丹(《湿温时疫治疗法》)。处方朱砂30克(水飞)明雄黄18克 真麝香9克 冰片9克 硼砂18克 礞石12克 牙硝7.5克 小真金箔50张制

  • 八宝膏

    《喉科紫珍集》卷下:八宝膏处方黄丹1两,宫粉1两,血余(滚水泡洗)1两,铜青3两,白蜡2两(黄蜡亦可),未后(即黑山羊粪。以新瓦晒露7昼夜,不可经雨,为末)1两(或用午后,即白马粪)。制法用桐油4两,麻油4两,菜油4两,先将丹粉。血余煎化,

  • 八宝药墨

    处方墨面104两,麝香4钱,冰片9钱。制法上为细末,过罗,加熊胆5钱,冰糖4两,2味熬汤,澄清合匀,万杵,做成墨形,每块湿重3钱5分。功能主治清肺热,止失血。主肺热气盛,咳嗽咯血,吐血衄血,痰中带血。用法用量每服1钱或2钱,研浓汁冲服。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