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加味茯苓汤

加味茯苓汤

《世医得效方》卷九:加味茯苓汤处方

人参(去芦)半夏(汤洗)陈皮(去白)45克 白茯苓(去皮)30克 粉草15克 益智(去壳)香附子(炒,去毛)各30克

制法

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

益气养心,化痰理气。治痰迷心包,健忘失事,言语如痴。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乌梅半个同煎。不拘时温服。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九《杏苑生春》卷四:加味茯苓汤处方

苍术6克 白术9克 茯苓3克 甘草(炙)1.5克 猪苓2.4克 泽泻3克 升麻1.5克 肉桂2.1克 柴胡1.8克 黄芩3克 生草1.5克 当归3克 白芍2.1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健脾利湿。治中气不足,水湿壅盛,阳气郁遏,不得上达,以致水泄注下,日夜无度,小便短少,口渴咽干,腹中疼痛,或变成赤白痢疾者。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

备注

方中苍术、白术、茯苓、甘草等补中健脾;猪苓、茯苓、泽泻利小便,分消水湿;升麻升阳气上行,兼助柴胡、黄芩消热;生草泄火;下多则亡阴,故佐当归,白芍,以助阴血。

摘录《杏苑生春》卷四《杏苑》卷四:加味茯苓汤处方

苍术2钱,白术3钱,茯苓1钱,甘草(炙)5分,猪苓8分,泽泻1钱,升麻5分,肉桂7分,柴胡6分,黄芩1钱,生草5分,川归1钱,白芍7分。

功能主治

补中健脾,疏利湿热。主水泄注下,日夜无度,小便短少,口渴咽干,腹中疼痛或变成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2钟,煎1钟,温服。

各家论述

此证中气不充,脾湿壅遏。法当补中健脾,疏壅湿热。故用苍术、白术、茯苓、甘草等补中健脾;猪苓、泽泻利小便,分消水湿;升麻升阳气上行,兼助柴胡、黄芩清热;生草泄火;下多则亡阴,故佐归、芍以助阴血。

摘录《杏苑》卷四《得效》卷九:加味茯苓汤处方

人参(去芦)1两半,半夏(汤洗)1两半,陈皮(去白)1两半,白茯苓(去皮)1两,粉草5钱,益智仁(去壳)1两,香附子(炒去毛)1两。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痰迷心胞,健忘失事,言语如痴。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乌梅半个,同煎,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得效》卷九

猜你喜欢

  • 冰梅散

    处方青盐4两,朴消4两,小猪牙皂(去弦)4两,白矾4两,甘草4两,桔梗2两,青梅100个,鲜南星(切)35枚,鲜半夏35枚。制法先用青盐、朴消浸梅3日,去核,将余药研入,晒干。功能主治咽喉肿痛。用法用量噙化。摘录《外科集腋》卷三

  • 冰池散

    处方黑豆(去皮,生,捣为末)1两,马牙消(研)1两,脑子(研)1钱,青黛(研)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眼目赤。用法用量每用半钱,凉蜜水调如面糊,摊于圆绢帛上,贴两太阳穴,凉水时时频润。摘录《御药院方》卷十

  • 冰消散

    处方皮消1两(炒),冰片1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男妇烂腿。用法用量麻油调涂。摘录《疡科遗编》卷下

  • 冰灰散

    别名冰炭散处方山栀仁、香白芷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鼻衄不止。用法用量冰炭散(《嵩崖尊生》卷六)。摘录《何氏济生论》卷二

  • 冰炉散

    处方制炉甘石9钱,龙衣(炙,研)3钱,冰片3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一切下疳及目疾。用法用量外用干掺,或麻油调搽;目疾蜜调点。如治目疾,去龙衣。摘录《千金珍秘方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