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建中丸

建中丸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建中丸处方

白术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各60克 木香 诃黎勒(去核)肉豆蔻(去皮)芎藭各30克

制法

上药六味,捣罗为末,煮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脾胃不和,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空腹时用米饮送下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圣济总录》卷九十:建中丸处方

人参半两,白术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干姜(炮)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诃黎勒3个(炮,去皮)。

制法

上为末,以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虚调胃。主虚劳脾胃冷弱,心腹痞满,不思饮食,四肢怠惰。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橘皮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圣济总录》卷六十二:建中丸处方

白豆蔻(去皮)1两,胡椒1分,茴香子1分,高良姜3分,甘草(炙,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蒟酱半两,人参半两,红豆蔻(去皮)半两,干姜(炮)半两,芎半两,藿香叶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

男子、妇人五种膈气及一切气,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丸,温酒或生姜汤嚼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瑞竹堂方》卷二:建中丸处方

大附子(炮,去皮脐)、大川乌(炮,去皮脐)、桂心、胡椒、荜茇、干姜、良姜(炒)、吴茱萸(去核,汤泡)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常服宽中,健脾养胃,育真固气。主脾胃气弱,冒犯风冷,腹痛肠鸣泄泻,手足冷,面色青白,下部虚寒,中满气短。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瑞竹堂方》卷二《杨氏家藏方》卷六:建中丸别名

健中丸

处方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制,炒)1两,白茯苓(去皮)1两,吴茱萸(汤洗5遍,慢火炒黄)1两,白术(锉碎,炒黄)1两,神曲(炒黄)1两,小麦蘖(炒黄)1两,干姜(炮)1两,肉豆蔻半两(面裹煨香),人参(去芦头)半两,木香1分。

制法

上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健脾温胃,去停寒,进饮食。主

用法用量

健中丸(《普济方》卷二十五)。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猜你喜欢

  • 半夏茯神散

    《医略六书》卷二十二:半夏茯神散处方半夏2两(制),茯神1两半(去木),枣仁3两,远志1两半,胆星2两,天麻2两(煨),陈皮1两半,木香1两,磁石3两,乌梅3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癫妄,脉弦滑者。用法用量水1盏,煎数沸,加姜汁1匙,调服3

  • 半夏茯苓丸

    处方茯苓、半夏、橘皮、枳壳、人参、甘草、干姜。制法炼蜜为丸。功能主治妊娠恶阻,甚者寒热呕吐,胸膈烦满。用法用量每服20丸。摘录《女科指掌》卷三

  • 半夏茯苓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茯苓汤处方旋覆花、陈皮(去瓤.麸炒)、桔梗、白芍药、人参、甘草(微炙赤)、川芎,各半两;熟干地黄(酒浸)、赤茯苓(去皮),各三分;半夏(汤洗十遍.切.焙)一两二分。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妊娠恶阻,心中愦闷,头

  • 半夏茯苓汤加丁香汤

    处方半夏3钱,茯苓2钱,丁香1钱,生姜3钱。功能主治伏饮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金鉴》卷四十一

  • 半夏茯苓陈皮汤

    处方半夏(泡)1钱半,茯苓1钱半,陈皮(去白)1钱半,生姜1钱半。功能主治消饮止呕,和中顺气。主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盏半,煎1盏,去滓,临卧服。摘录《济阳纲目》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