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泻青丸

泻青丸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泻青丸处方

当归(去芦头,切,焙)龙胆草(焙)川芎 山栀子仁 川大黄(湿纸裹,煨)羌活 防风(去芦头,切,焙)各等分

制法

上件药,为末,炼蜜和丸,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

清泻肝火。治肝热搐搦。因肝火郁结,目赤肿痛,易惊易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脉洪实者。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丸至1丸,煎竹叶汤同砂糖温水化下。

备注

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直泻肝火为主药;配大黄、栀子、竹叶引导肝经实火从二便下行;肝火炽盛每易耗伤阴血,故用当归、川芎养血;肝有郁火,单持清肝泻火一法,其火难平,故配羌活、防风升散之品,以疏肝经郁火。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明·《小儿药证直诀》:泻青丸出处

泻青丸,出自明·《小儿药证直诀》。本方又名“泻肝丸”“凉肝丸”。

组成

龙胆草、大黄、防风、羌活、川芎、当归、山栀各一两(各30克)。

用法

上药均研细末,炼蜜为丸。竹叶煎汤加砂糖,温开水化下,小儿剂量酌减;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酌减至汤剂常规剂量。

功效

清肝泻火。

主治

主治肝经郁火,目赤肿痛,烦躁易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脉洪实者。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鼻窦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等病症。

1.鼻窦炎:以本方加味口服结合静滴灭滴灵治疗20例,疗程为1~3周,以临床症状的消失判断疗效。结果:病例全部有效,其中急性5例,均在6日内治愈;慢性病例中,痊愈10例,好转5例,治疗时间最短9日,最长21日。(《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年第2期)

2.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治疗组50例共61只眼以本方加味煎汤治疗,对照组30例共34只眼采用吗啉胍滴眼,聚肌胞球结膜下注射治疗,以临床症状改善及荧光素钠液染色转阴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57只眼,好转3只眼,无效1只眼,总有效率98.36%;治愈时问最短13日,最长47日,平均31日。对照组治愈21只眼,好转8只眼,无效4只眼,有效率为88.23%;治愈时间最短11日,最长513日,平均为33日。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陕西中医》2005年第5期)

方解

本方治疗肝经郁火所致眼病,方用龙胆草直泻肝火;大黄、栀子助龙胆草泻肝胆实火,导热下行,从二便分消;羌活、防风辛散风邪肝火,能畅肝木调达舒畅之性,乃“火郁发之”之意;竹叶清热除烦,引热从小便而出;当归、川芎养肝血以防火热伤及肝阴,使泻肝而不伤正。全方共奏清肝泻火,养肝散瘀之效。

方歌

泻青丸用龙脑栀,泻火下行大黄施,羌防升散芎归养,泻火养肝不宜迟。

摘录明·《小儿药证直诀》

猜你喜欢

  • 备急沉香散

    处方沉香半两,丁香(半生半炒)半两,干姜(炮)半两,京三棱(煨,锉)半两,蓬莪术(煨,锉)半两,藿香(用叶)1两,木香1两,肉豆蔻(去皮)1两,桂(去粗皮)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高良姜1分,胡椒1分,甘草(炮)1分。制法上为

  • 备急治白丹

    处方苎麻根3斤(连叶),赤小豆4升。功能主治小儿诸疮肿毒。用法用量上以水3斗煮,浴,1日3-4遍浸洗。看冷热,避风。摘录《普济方》卷四○六

  • 备急涂顶膏

    处方川鸡头末1钱,芸苔子末3钱。功能主治小儿天吊。用法用量上取新汲水调。涂、贴在顶上。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 备急红丸子

    处方沉香1分,硇砂(别研)1分,使君子1分,荜澄茄1分,蓬莪术1分,荆三棱1分(炮,醋浸过),朱砂1分,木香1分,槟榔(大者)1个,肉豆蔻(大者)1个,母丁香(大者),巴豆20个(肥好者,生用,去皮不去油),牵牛子1两。制法上为细末。丸如绿

  • 备急经健脾丸

    处方厚朴1斤(去皮,切),枣2升(去核,切),生姜1斤(去皮,切)。制法上先入锅内猛火炒匀,搅,候紫焦倾出,为粗末。每药末1斤,入良姜4两,干姜4两(炮裂)、神曲4两,同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暖脾胃,增进饮食。主用法用量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