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三才汤

三才汤

《温病条辨》卷三:三才汤处方

人参9克 天冬6克 干地黄15克

功能主治

治暑温日久,寝卧不安,不思饮食,元气阴液两伤者。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1升,浓煎4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欲复阴者,加麦冬、五味子;欲复阳者,加茯苓、炙甘草。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清·《医方集解》:三才汤出处

三才汤,清·《医方集解》。本方载于《医方集解》补养之剂“三才封髓丹”目下,应为金·张从正《儒门事亲》三才丸(治气阴两虚之咳嗽)改为汤剂而来,后为清·名医吴鞠通录于《温病条辨》下焦篇。

组成

人参三钱(9克)、天门冬二钱(6克)、干地黄五钱(15克)。

用法

水五杯,浓煎两杯,分两次温服。

功效

补气养阴生津。

主治

主治暑邪久热,元气阴液两伤,寝卧不安,不思饮食,神识不清,舌淡红嫩少苔,脉虚细。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糖尿病、头痛、口疮、不育症、淋症等。

1.更年期综合征:本方加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6例,与中成药(更年安片)30例为对照,疗程1周,以潮热、汗出、心悸、胸闷、失眠、眩晕、情绪激动、烦躁或抑制等主症改变为主要指标,并做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近期痊愈14例,显效22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近期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中医杂志》2005年第10期)

2.糖尿病:本方加味制成“消糖片”,治疗糖尿病123例,以口渴、小便频、体倦乏力等临床症状改善及空腹血糖、尿糖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显效42例,好转47例,无效34例,总有效率为72.3%。(《中药通报》1987年第11期)

3.不育症:采用三才汤加味(原方加山药、龟胶、枸杞、淫羊藿、菟丝子、金樱子)治疗不育症患者42例,疗效判定以精液化验2次以上各指标达正常范围、女方受孕者为标准,疗程2~4个月。结果:有效37例,无效5例,有效率88.1%。(《四川中医》1994年第2期)

方解

方用人参益心气,天门冬滋阴润肺降火,生地黄滋肾精,心、肺、肾同补。临床应用以气短乏力、精神不振、舌淡有裂纹、苔薄白、脉细为辨证要点。凡热病久入下焦,消烁真阴,必以复阴为主,加麦门冬、五味子;其或元气亦伤,又必兼护其阳,欲复阳者,加茯苓、炙甘草。三才汤两复阴阳,而偏于复阴为多者也。

现代研究

临床验案有中医泰斗秦伯未用三才汤治疗巅顶头痛,巅顶正当百会穴为相火旺,循督脉上扰不可辛散,用三才汤加牡蛎、龟板(《中医临证备要》)。临床报道尚有本方治疗巅顶头痛、舌咽肿痛、气淋、口疮、肺癌等个案,属于气阴两虚者。实验研究表明,该方有抗衰老、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等作用。

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虚劳,又用于治疗头痛、脱发、闭经、颞颌关节肿痛、阳痿等病症。

方歌

暑邪久热寝难安,神识不清食不甘。宜用三才复气液,天冬干地人参伴。

摘录清·《医方集解》

猜你喜欢

  • 八珍散

    《瑞竹堂经验方》卷四:八珍散别名八珍汤(《正体类要》卷下)。处方当归(去芦)川芎 熟地黄 白芍药 人参 甘草(炙)茯苓(去皮)白术各30克制法上药嚼咀。功能主治养气血,调营卫,补虚损。气血两虚,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

  • 八珍汤

    《丹溪心法》卷四:八珍汤处方当归 赤芍 川芎 熟地黄 人参 白茯苓 甘草 砂仁等分功能主治和气血,理脾胃。虚损属于气血两虚,脾胃不和者。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摘录《丹溪心法》卷四《青囊全集》卷上:八珍汤处方西洋参1钱5分

  • 八珍汤

    《丹溪心法》卷四:八珍汤处方当归 赤芍 川芎 熟地黄 人参 白茯苓 甘草 砂仁等分功能主治和气血,理脾胃。虚损属于气血两虚,脾胃不和者。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摘录《丹溪心法》卷四《青囊全集》卷上:八珍汤处方西洋参1钱5分

  • 八珍汤/八珍散

    来源方论吴昆《医方考》卷3:“血气俱虚者,此方主之。人之身,气血而已。气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使其失养者也。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也,所以补气;当归、川芎、芍药、地黄,质润之品也,所以补血。气旺则百骸资之以生,血旺则

  • 八珍益母丸

    《中国药典》:八珍益母丸处方益母草200g 党参50g 白术(炒)50g 茯苓50g 甘草25g 当归100g 白芍(酒炒)50g 川芎50g 熟地黄100g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微有香气,味甜而微苦。炮制以上九味,粉碎成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