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莫过度拔高“据脉断症”——与胡心藻先生商榷

莫过度拔高“据脉断症”——与胡心藻先生商榷

8月27日本版刊发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陈清光的《正确认识脉诊》一文,该文认为“较为精准地据脉断症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不能也不应当苛求完全达到”。10月18日,湖北省监利县分盐镇渔场卫生室胡心藻医师在本版对此观点进行了反驳,认为“据脉断症”不仅“可求”,而且“能够达到”。面对这样的反驳,陈清光投稿本报,旗帜鲜明地反对过度拔高据脉断症。

陈清光 上海中医药大学

近日,胡心藻先生撰文《中医师必须擅长脉诊》(下称《中》文),批驳笔者《正确认识脉诊》(下称《正》文)一文中的观点。笔者很高兴自己能抛砖引玉,但仔细拜读该文后,认为有几点需要说明。

据脉断症与据脉断证不一样

首先,胡心藻反驳笔者的观点时将“较为精准地据脉断证”错引为“较为精准地据脉断症”。“证”与“症”,看起来可能差不多,在其《中》文里面,二字就是混用的。实际上,“证”,即证候,是对病变发展某一阶段病人所表现出一系列症状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所得出的有关病因、病性、病位的综合概括。“症”,即症状,是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背离正常生理范围的异常现象。证候由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症状组成,可以能更好地反映病变的本质(病机),正是中医脉诊探求的对象。根据脉诊来辨析证候,探求病机,进而处方论治,是每个临床中医师应当掌握和必须擅长的。

胡心藻文章中还大量引用古人及当代脉学泰斗费兆馥先生的原话,让人误以为他们鼓励“据脉断症”。笔者查阅了从古到今历代诸家关于脉诊的论述,但未见一位医家有只言片语来肯定“据脉断症”。相反,历代各派医家一致斥责俗医“据脉断症”炫人耳目,蛊惑人心的行径。

其次,笔者为了说明上述观点,便举几例临证案例,案例未必完美,但力求翔实可靠。其中一例为吾师先于西医确诊大肠癌,笔者称之为“较为精准地据脉断症”。同时,特意注明这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诊脉查病甚至可以做到西医望尘莫及的地步”。这种情况“有其特殊性,并非普遍规律,无法对每个患者都实现;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不能也不应当苛求完全达到”。显然,“较为精准地据脉断症”无法苛求每一位临床中医师达到,如果胡先生坚持认为可以“完全达到据脉断症的佳境”,不仅自欺欺人,也不符合临证实践。

笔者欣赏的中医诊疗流程

通过《中》文“当代也有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纯正中医亦能据脉断证,令人叹服不已”可见,胡心藻的意思当是“据脉断症”,即通过把脉来推断症状。笔者本来就认为“据脉断症”对某些患者某些疾病某些症状,是可以做到,但不是对所有患者所有疾病及所有症状都能实现,更谈不上“完全达到据脉断症的佳境”。

吾师脉诊高超,常能据脉断症,处方用药也常常效如桴鼓。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稍有点滴心得,临证有时也能据脉断症,最初颇为自得,并刻意在老师面前表现据脉断症,原以为会受夸奖,不料老师异常严厉地教导:你把脉是为了什么!是啊,把脉不是为了“据脉断症”,而是为了探寻证候病机,而非症状。中医师应当通过脉诊探求证候和病机(可借此推断症状),指导处方用药。这是笔者在《正》文中反复申明的。

笔者在临床中,比较欣赏这样的中医诊疗流程:先对病人望诊、问诊,然后把脉,参研脉诊结果与其他诊法结果是否一致,分析元气阴阳的偏盛,体察病邪之所在,探求五脏气血的寒热虚实,进而识病辨证,审证求机,指导处方用药,推断预后。

反对过度拔高据脉断症

笔者旗帜鲜明地反对过度拔高据脉断症。准确地据脉断症并非评价中医师水平的标准,诊断水平高超不等同于医术高明。据脉断症与疗效无直接关系。医生也许无法准确据脉断症,但却可以推测病机,并据病机用药取得疗效:临床常见消化科患者右关浮弦而大时,我们可知病机为肝气犯胃,病人应当出现胃疼,嗳腐吞酸等症状,但患者往往因服用西药而不表现症状,此时据脉断症是不准确的,但从脉象上却可得知其病机。

笔者始终认为,疗效是中医诊疗的根本。提高临床中医师诊脉水平和疗效,应当是目前脉诊研究的题中之义与最终目的。如果能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精准地据脉断症,既能取得患者信任,又可以增进医患感情,可谓锦上添花,但如果疗效不佳,根据脉象描述的症状再准确,也显得苍白无力。

近年来,脉诊领域取得长足进展。在学术界,客观化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基于四诊综合的中医四诊仪参与世博,打开了中医走向世界的窗口;新型脉象仪问世,并作为最具特色的诊断仪器参与俄国“火星探测计划”,堪称全球华人的骄傲。今日脉诊之局面来之不易,值得每一位中医人珍惜,但过度拔高脉诊,有害无益。中医养生领域的“张悟本事件”、“李一事件”可作前车之鉴。

猜你喜欢

  • 吃撑了胃不舒服怎么办

    为什么稍微吃一些食物就觉得撑呢?其实主要是因为胃动力不足所造成,胃动力不足导致吃进去的食物难以消化,一直就停留在咱们这个胃里面,然后造成我们吃一点点东西就会有一种撑胀的感觉,那么该怎么办呢?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三招第一招,不要坐着,要站着,生

  • 看舌苔辨病

    看很多粉丝问我,中医看病为什么要看舌苔呢?舌苔呢究竟能看出什么来呢?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窍,因为脾之外候,舌头通过经络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跟五脏六腑相通,不同的是啊,舌面的区域对应不同的脏腑,舌的中部呢一般是属于脾胃,舌尖主心肺,舌的两边呢,

  • 经常半夜口干,渴醒的主要原因

    您是不是经常觉得口渴,特别是晚上的时候,心里总感觉口干口渴,甚至会被渴醒,不喝点水就睡不着,非常呢影响睡眠,有些人呢,甚至睡前喝很多的水也没有用,不仅口干,而且还会出现夜尿多的问题,要频繁的起夜,那半夜口干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造成口干的三个

  • 湿气重怎么排湿有效

    症状:很多湿气重的人呢,都会有早起困倦,口臭,面容憔悴,舌边有齿痕,整个人每天都是浑浑噩噩地失去了活力,所以祛湿成了头等大事。那么如何祛湿呢?第一,饮食调节,我们可以吃一些利水化湿,健脾益胃的食物,像是山药,薏米,红豆,冬瓜啊等等都是可以的

  • 颈椎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其中有一类就是椎动脉型颈椎病,那么它的症状就是一个头晕,经常我们说这种小关节紊乱,导致我们颈椎破坏之后,那么它就会出现椎动脉的供血这种不够,过性的痉挛,导致一过性缺血系列症状。这个很多病人到恐惧,脖子不太敢动,越不动越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