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孕期全服用中药

孕期全服用中药

中药是有千年的历史国宝,成份天然、作用温和,但是在怀孕特殊时期,应该比平时更加小心,孕妇与胎儿血肉相连,生理、心理的变化对胎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服用药物应特别小心!

孕妇应「禁用」活血破气(损害胎气而导致堕胎)、利下降泻、收缩子宫、芳香渗透和大辛大热大毒类的中药。

孕妇应「禁用」的中药

活血破气类:「活血」药物加速血液循环,迫血下溢、促胎外出,「破气会使气行逆乱,气乱则无力固」。如透骨草活血、月季花活血消肿而散结,麦芽(糙酿)逐坚破积,孕妇勿食,恐坠胎元;这一类的药物有透骨草、月季花、麦芽(糙酿)、桃仁、红花、大黄、枳实、三棱、莪朮、泽兰、苏木、刘寄奴、益母草、牛膝、水蛭、虻虫、乳香和没药等。

人参和鹿茸,也需小心慎用

即使是补益药如人参和鹿茸,也不可乱服,因为怀孕妇女一般都有阴血偏虚、阳气偏盛的情况,即俗语所云:「有胎始有火」,除了人参和鹿茸外,一些温燥性的药物,如附子、干姜、肉桂、胡桃肉、胎盘等,须慎用、少用,否则可能出现轻微的不安、焦虑、烦躁失眠、咽喉干痛等上火、燥热的症状。

一些辛热的食品如辣椒、酒等,尽量避免食用,嗜辣、重口味者,为了自己与胎儿的健康着想,在怀孕时期应忌口。

孕妇禁用中药的药理研究

科学研究中药的药理成分与作用,发现一部分中药对孕妇有不良影响,有些中成药也含有这些孕妇忌食的药物,如桂枝茯苓丸、牛车肾气丸、麻仁丸、平胃散、六味丸等,要慎重使用。

如要服用中药或是食疗进补,应请有经验医生或是妇科中医予以处方投药或是咨询,切不可自行服用各种中药。

1.枳实、牛膝、大黄等,会直接作用于子宫,增强子宫收缩,增加流产、早产的危险性。

2.吴茱萸、薏苡仁等可兴奋子宫。

3.桃仁、丹皮、红花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对于胎盘血液循环有不良的影响,丹皮可致子宫内膜充血,桃仁可诱发流产或早产,红花可使子宫肌紧张。

4.大黄、芒硝、薏苡仁等有导泻作用,有损阴血,因为中医古籍将有利水功效的食物及药物列为禁忌,认为可能会对羊水量造成影响,最近也曾有研究发现其可能会促进子宫收缩,虽然临床上并未发现其有其它重大伤害,但仍建议避免食用。

5.干姜、厚朴、半夏、附子等具有利尿作用,有损孕妇津液。

怀孕期禁忌中药材:

透骨草、月季花、麦芽(糙酿)、桃仁、红花、大黄、枳实、三棱、莪朮、泽兰、苏木、刘寄奴、益母草、牛膝、水蛭、虹虫、乳香、没药、大戟、芫花、滑石、冬葵子、甘遂、薏苡根、巴豆、牵牛子、木通、棉花子、生蒲黄、附子、肉桂、川乌、草乌、麝香、草果、丁香、硫磺、牛膝、吴茱萸、薏苡仁、丹皮、芒硝、厚朴、半夏、附子、桂枝茯苓丸、牛车肾气丸、麻仁丸、平胃散、六味丸。

慎用、少用中药材:

人参、鹿茸、附子、干姜、肉桂、胡桃肉、胎盘等。

猜你喜欢

  • 黄芪泡水喝的禁忌,不懂的人不要乱喝

    黄芪泡水不是谁都能喝,我们都知道黄芪泡水好处多,对脾虚失眠都很有帮助,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喝的。对于感冒发热者,阴虚湿热者,或者身体处于虚弱的状态,此时喝黄芪水可能使得病情加重,甚至会出现头晕,上火等不适情况,所以这类人群最好不要喝。其次,黄

  • 晨起喝凉白开好吗

    晨起一杯凉白开是对还是错。很多人有早晨喝一杯凉白开的习惯,认为可以调节内分泌,还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其实这种习惯是不正确的。中医认为,晨起正是阳气升发的时候,此时喝杯凉白开,好比正常工作的发动机泼上一盆冷水,这样做会大伤人体下焦阳气,对健

  • 泡脚对失眠有效果吗

    中医认为,人的足部有许多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穴位,同时足底也是脏腑的重要反射区,再者脚为精气之根,所以用温热水泡脚,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调理脏腑,平衡阴阳,对于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失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痰湿和痰热的区别

    痰湿的人都是肥胖,而且湿气比较重,特别容易出现困倦、疲乏、浮肿的表现,这种体质人都考虑健脾祛湿。痰热是偏于出现热的表现,有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咳黄痰、胸闷气喘、大便秘结、小便黄的症状,而且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这种体质人就要考虑清热化痰了。

  • 腿抽筋是缺钙吗?

    其实腿抽筋与缺钙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完全相对等啊,缺钙会导致腿抽筋,但是如果过渡劳累,比如我们平常不爬山,突然爬山了,然后夜晚回来以后就发酸,腿抽筋,肌肉抽筋,肌肉痉挛,这不是缺钙引起,而是肌肉疲劳引起的,所以这个腿抽筋不完全是缺钙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