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最早的几项中医护理法

最早的几项中医护理法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兹将我国最早应用的几项中医护理法简述如次。

1、最早的针刺和热熨护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扁鹊为虢太子治疗尸厥的内容:“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剂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这是扁鹊指导学生对病人进行针刺、热敷以治疗尸厥的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护理技术。

2、最早的情志护理。中医典籍中十分重视心理护理,如《灵枢·师传》要求对病人做到“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即反复耐心地说理开导,解除患者的精神思想负担,主动配合治疗。同时,根据脏腑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情胜情的护理方法。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吕氏春秋·至忠》记载了宋国医生文挚用激怒法给齐王治病,就是以情胜情的护理方法用于临床的最早病案。

3、最早的饮食护理。《内经》首先提出饮食要合理搭配,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同时要求,患病后要忌口,如《素问·热论》强调:“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4、最早的灌肠技术。汉·张仲景创造性地运用猪胆汁灌肠以治疗热结便秘,在所著《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中记载:“大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5、最早的康复护理方法——五禽戏。后汉华佗在古代导引方法的基础上创造了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姿态进行体育锻炼的五禽戏。《三国志·华佗传》中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猨(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

6、最早的肠断缝合术。隋·巢元方在所著的《诸病源候论·金疮肠断候》中详细记载了肠断缝合的护理技术:“夫金疮肠断者,视病深浅,各有死生……肠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以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内之。”

7、最早的导尿术。唐·孙思邈首创用细葱管进行导尿的护理技术。《备急千金要方·膀胱腑》中详细记述了葱管导尿的方法:“小便不通……以葱叶除尖头,纳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胀,津液大通,便愈。”此即将葱管插入尿道,进入膀胱,竭力吹之,尿液就顺利排出。他如腹腔穿刺术、人工呼吸法等也为最早的护理技术,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8、最早的护理文献。古代医护不分,护理内容多散在于古医籍中,元·齐德之所著《外科精义》专列护理篇章《论将护忌慎法》,记载了病室护理、饮食宜忌及护理人员条件等。

驻马店市中医院(河南,463000)王莹 刘天骥

猜你喜欢

  • 明医理 辨证准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1)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编者按:膏方又称膏滋,系指药材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辅料制成的半流体或固体制剂,是中医的传统剂型。随着近年来膏方热的广泛兴起,膏方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凸显出来。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院长、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庞国明教授就

  • 麦门冬汤方证浅析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麦门冬汤方证条文说:“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

  • 自拟方治湿疹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湿疹是一种变态性疾病,临床比较多见。中医学文献中虽无湿疹之名,但对有些疾病的记载与湿疹相符合,如“奶癣”、“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等。其发生多与体质因素有关。或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或素患

  • 表里两解治内热

    蒋玉清 安徽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李某,女,68岁。2011年4月15日初诊。患者自诉胃热明显,脸红发热,纳可,心烦,汗出恶风,大便6日未解,易困,疲倦无力,舌红苔白干,脉数。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治以两解二阳。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晒

  • 滋肝肾愈中风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储菊花,女,74岁,2011年8月12日初诊。晨起即感右侧手足麻木,肌肤不仁,口眼歪邪,口角流涎,继之见半身不遂,肢体拘急,关节酸痛,卧床不起,舌苔薄白,脉象弦细。证由血虚气弱,络脉空虚,腠理不固,风邪乘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