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古医籍辑“海”

古医籍辑“海”

编者按:“海”为江河之水归聚之处。古人认为,十二经脉之内流行的气血恰如大地水流,百川归海。中医讲究“天人合一”,故除四海之说外,古医籍中还有许多象征海并以海命名的称号,本文特辑之。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来榜清潭卫生所

1.髓海:指脑。髓上能于脑。《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素问·五脏生成篇》:“诸髓者,皆属于脑。”故脑为髓海。

2.血海:指冲脉。《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王冰注:“冲为血海指肝脏。《素问·五脏生成篇》王冰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

3.气海:指膻中,又名上气海,是宗气汇聚发源之处。《灵枢·海论》曰:“膻中者为气之海。”指丹田,又名下气海(《类经附翼》),是气功意守部位的名称。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

4.水谷之海:指胃。《灵枢·五味篇》曰:“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由于是饮食汇聚的场所,水谷之气发源于胃”,因此,《灵枢·海论》曰:“胃者,水谷之海。”

5.十二经之海:指冲脉。因为冲脉起源于胞中,并在此分为三支,与其他经脉有广泛的联系,有总领调节十二经气血的作用,故《灵枢·海论》曰:“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

6.经脉之海:指冲脉。语出《针灸甲乙经》:“冲脉者,经脉之海也。”

7.经络之海:指冲任脉。《灵枢·五音五味篇》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行背里,为经络之海”。

8.阴脉之海:指任脉。因为足三阴在在小腹与任脉相交,左右两侧阴脉通过任脉而相互联系,总领一身之阴经,故名。

9.阳脉之海:指督脉。因为督脉循行于肛背之中,上头面,诸阳经该交会于此,具有调节全身经气的作用,故名。

10.五脏六腑之海:指冲脉。《灵枢·逆顺肥瘦第三十八》曰:“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指胃。《灵枢·五味》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

11.玉海:指膀胱。素有“津液之腑,为州都之官”之称。亦是推拿部位名。《小儿推拿广意》之膀胱亦即玉海,位于小指近端指骨的腹面,治大小便闭等症。

12.气海俞:经穴名。出自《太平圣惠方》。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腰痛,月经不调等症。

13.照海: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素问·气穴论》称阴足乔,属足少阴肾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足乔脉,主治咽喉疼痛、失眠、月经不调等症。

14.海泉:经外穴名。出自《针灸大成》。位于舌系带中点,主治消渴、呃逆等。

15.少海: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阴心经,合穴,主治心痛、上肢麻木挛痛等症。

16.小海: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合穴,主治颊肿、颈项肩臂疼痛、耳聋等症。

猜你喜欢

  • 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中医治养结合效果好

    那么它这些特征出现以后呢,有一些患者会伴有这个肠上皮化生,还有一些不典型增生,随着这个现在这个生活水平地提高啊,胃肠镜的普遍开展,它的发病率还有他的检出率都逐年上升,那么我们中医认为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呢,脾胃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病程比较

  • 免疫力低,常年小病不断,究竟该如何提高?

    这个免疫力啊,其实不光是西医的名词,在中医《黄帝内经》上说的是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你的免疫力充足,外部有的邪气呢,就不可能干扰或者侵袭你,经常生病呢,归根到底还是体内的正气不足。尤其指的是一些慢性病。因为正气和邪气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 身体没病,就是浑身没劲,是这三大原因导致

    今天跟大家说一说,那么从中医角度来说,主要就有三大原因,主要就是虚实,我们所说的虚呢,就是气血不足,或者是肝肾不足,那么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呢天生可能就是虚弱一些,有些人是因为后天因素,包括房劳过度啊,或者是工作上过于劳累啊,操心

  • 气血不足补好这三点,让我们元气满满

    那么中医来说呢,气和血是人体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看一个人呢,有没有精气神啊,主要是看这个气血是否充足,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气血不足啊,就会导致许多疾病,就会产生许多临床不适的表现,那么我们一般大家都知道的就是这个补气血的枸杞啊,大枣啊。

  • 左归丸,右归丸到底补什么?千万别用错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讲一讲出自于《景岳全书》的左归丸和右归丸的异同。那么首先我们来看左归丸这首方子主要解决的是真阴亏虚之证,那这首方子是张景岳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化裁而来的,那么因为此时的患者是一个真阴亏虚,六味地黄丸只是解决了肾阴不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