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胎位异常

胎位异常

在产科中除枕前位为正常胎位外,其余胎位均为异常胎位,其往往是造成难产的原因。常见的胎位异常有臀位,横位(肩先露)、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面先露(颜面位)、额先露、胎头高直位、复合先露等,其中以臀位为最常见,约占足月分娩总数的2-4%。

臀位是以臀部或下肢为先露部,临床上以经产妇居多。分娩时,因胎儿最大的部分为胎头,胎臀小于胎头,且后出胎头无明显变形,又是最后娩出,尤其当产道扩张不充分,产力不佳,胎头俯屈不良,或胎臀上举时,分娩发生困难,对母儿均有一定的危害性,使胎儿死亡率比枕前位高3-8倍。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不十分明确,可能与羊水过多、经产扫腹壁过松、胎儿在子宫腔内活动范围过大以及双胎,羊水过少、子宫畸形(双角子宫、单角子宫、纵隔子宫)等有关;胎儿或因骨盆狭窄、肌瘤阻碍骨盆腔影响胎头进入胎盆入口、前置胎盘、胎足伸直等使胎儿衔接受阻,以及胎儿畸形(如脑积水、无脑儿)等因素也有关。

臀位的诊断,依据腹部检查,子宫呈纵椭圆形,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一致。在子宫底部,可触到硬而圆并有浮球感的胎头;在子宫下段,可触到较软、宽而不规则的胎臀,有时还可触到胎足;胎心音在脐左(或右)上方听得最清楚。肛门检查,如先露尚未入盆,则盆腔内较空虚,触不到硬而圆的胎头,而能触到较软且形状不规则的胎臀,或触到胎足、胎膝。如肛查不清时可行阴道检查,当宫口已扩张2公分以上或胎膜已破,能触到胎儿臀部,外生殖器、骶骨、足或下肢。但有少数妊娠末期孕妇的腹壁过厚,胎头位置过高嵌于肋缘下,胎位不清,阴道检查也不能确诊,可用超声波检查确定胎位。

现代医学认为妊娠28周以前,因羊水相对较多,胎位多不固定,出现臀位日后多能自然转为头先露。如妊娠32-36周仍为臀先露者则应予矫正。常用的矫正方法有胸膝卧位、外倒转术,但心脏病、高血压病者不宜做胸膝卧位。外倒转术后常有脐带缠绕,胎儿宫内窘迫及胎盘早期剥离的并发症,威胁母儿生命。

祖国医学文献中无胎位异常的病名,但可见于“难产”或“产难”。其病因正如《保产要旨》云,“难产之故有八,有因子横、子逆而难产者;有因胞水沥干而难产者;有因女子矮小,或年长遣嫁,交骨不开而难产者;有因体肥脂厚,平素逸而难产者;有因子壮大而难产者;有因气虚不运而难产者。”这与现代医学论述是一致的。其病机主要是气血虚弱与气滞血瘀,临床可见孕妇素体虚弱,正气不足,神疲肢软而无力促胎转正;或因平素过度安逸,或感受寒邪,寒凝血滞,气不运行,血不流畅,气滞血瘀;又因怀孕惊恐气怯,肝气郁滞,气机失畅,而致胎位不正。《妇人大全良方·产难门》指出:“妇人以血为主,惟气顺则血和;胎安则产顺。”故治疗应调理气血,使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气畅,气血通畅而胎位自然转正。然胞脉者系于肾,补气血的同时要固肾,则胎固气顺。中药纠正胎位异常,无损胎之弊。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240例,其中横位24例,转正24例;斜位6例,转正6例;臀位210例,转正207例。总治愈率为98.7%。

猜你喜欢

  • 宣达渗利止吐泻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王某,男,13岁。2007年8月29日初诊,自入秋以来即感胃脘不适,时有吐泻,继之病情加重,现水浆入口即吐,米粒难进。口渴而喜饮,但愈饮愈渴,昼夜嗜睡,脉沉濡,舌红,苔白。此乃暑湿内蕴,胃阳不振,脾气也伤,

  • 避瘟用温初探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唐代大医孙思邈继承了历代医家对温疫的预防经验和诊治思想,提出了“瘴疠”、“温风”、”毒气”等病因,肯定了“毒”是传染病的主要病原,治疗上突出清热解毒。但提到避瘟时却倡用温药。避瘟为防病,“凡能依时摄生者,可居

  • 健脾清肠汤治习惯性便秘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生白术60克,麦冬30克,生地黄18克,炒枳实30克,柴胡30克,元参18克,厚朴30克,熟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习惯性便秘之专用经验方。石氏认为人体气机升降出

  •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心肌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

  • 活血化瘀治泄泻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