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医治疗肝炎病

中医治疗肝炎病

一.阴虚内热(肝炎病毒携带者)

患者不发黄,多无症状,体检病毒携带。或乏力.困倦.五心烦热.胁肋胀痛.易怒,尿略黄,六脉细数无力.虚数.滑数。病机为疫毒入侵,耗血伤阴,用茵佩四物汤加减。

茵陈50克 佩兰50克 生地30克 白芍30克 当归30克 川芎30克 地骨皮25克 丹皮25克 玄参25克。

西洋参20克 郁金25克 板蓝根50克 知母30克 黄柏20克 白茅根30克 芦根30克 黄芩30克 柴胡30克。

水煎服。每付服2天,连服3--4个月以上,以脉转至迟.迟缓为度。

二.阳黄(急性肝炎)

多为急性发作,目黄.身黄.尿黄为主症。发热.口渴.身目黄色鲜明如橘皮色,常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也有不发黄,恶心.呕吐,高热者。脉弦数.滑数.双关滑大,以茵佩四物汤加减。

茵陈50克 佩兰50克 生地30克 白芍30克 当归30克 川芎30克 地骨皮25克 丹皮25克 玄参25克。

水牛角丝30克 香附25克 郁金25克 知母30克 黄柏20克 白茅根30克 芦根30克 黄芩30克 柴胡30

克 连翘30克 竹茹20克 枳实20克。

水煎服。每付服2天,连服3--4个月以上,以脉转至迟.迟缓为度。

便秘加大黄30克(后下)芒硝30克(冲服)泻后停二药。

水肿重者加猪苓30克 泽泻30克 汉防己30克 牛膝75克。

乏力困倦加党参50克 黄芪100克。

不眠加枣仁25克 柏子仁25克 远志30克。

流血者加仙鹤草75克 侧柏叶75克。

三.阴黄(急性肝炎)

多慢性发病,目黄.身黄.尿黄.黄如煤烟薰,黄色晦滞不明,食少纳呆,腹胀便溏,神疲乏力,舌淡白,苔腻,脉濡缓.细迟.缓.右关虚.左关弦,右关弱小无力。用茵佩四君汤加减。

茵陈50克 佩兰50克 人参15克 白术25克 茯苓25克 甘草25克 香附30克 砂仁15克 吴茱萸25克 附子15克 故子25克 木香30克 天南星25克 玉竹25克 干姜25克 黄精25克 黄芪100克 郁金25克 板蓝根50克。

水煎服。每付服2天,连服3--4个月以上,以脉转至迟缓为度。

四.缓解复发、反复发作(慢迁肝)

黄疸愈后,又出现面色晦暗,萎黄;头迷,头晕,健忘,乏力困倦,心悸,气短、胸闷胸痛。

睡醒手麻,或腰膝酸软,浮肿,下肢按之没指,六脉沉细、细弱、微。此为劳损,损伤五脏;气血阴阳俱不足,用茵佩五零散合八珍汤加减。

茵陈50克 佩兰50克 人参15克 白术25克 茯苓25克 甘草25克 香附30克 熟地25克 白芍25克 当归25克 川芎25克 桂枝25克 牛膝75克 泽泻30克 猪苓30克 木香30克 黄精25克 黄芪100克 郁金25克 板蓝根50克。水煎服。

五.臌胀(肝硬化.肝腹水.肝癌)

以腹部隆起为主要表现,渐至腹壁青筋暴露,伴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困倦、饮食不振、腹胀,不能多食,腹大行动不便,舌质灰白、淡白、紫黯,苔白,脉沉缓、濡软、沉弦而细、脉结、脉涩。用实脾大戟饮。渐至脐突者难治。

茵陈50克 佩兰50克 人参15克 白术25克 茯苓25克 大腹皮25克 枳实25克 槟榔25克 柴胡30克 草寇15克 附子20克 厚扑25克 三棱50克 莪术50克 红花25克 牛膝75克 赤芍30克 猪苓30克 泽泻30克 香附30克 木香30克 天南星25克 玉竹25克 干姜25克 黄精25克 黄芪100克 郁金25克 大戟15克。

水煎服。注意“大戟逐水反甘草”,少食盐、淡盐饮食,腹水轻者去大戟,最好用药半年--一年以上。

肝癌加白花蛇草30克 半支莲30克 白英30克 八月扎30克 黄药子50克。

猜你喜欢

  • 健脾清肠汤治习惯性便秘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生白术60克,麦冬30克,生地黄18克,炒枳实30克,柴胡30克,元参18克,厚朴30克,熟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习惯性便秘之专用经验方。石氏认为人体气机升降出

  •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心肌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

  • 活血化瘀治泄泻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

  • 施仁潮运用丹溪痛风方经验

    沈知行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灵活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论发病,重“热血得寒,瘀浊凝涩”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

  • 同病异治愈咳嗽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方面。临床上常见同一种病,由于病机不同,所表现的证也不同,治法也各异。试举例说明。案1王某,男,47岁。1988年4月5日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