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从少阳太阴治疗心下痞 冯世纶临证实录(十八)

从少阳太阴治疗心下痞 冯世纶临证实录(十八)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余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案 例

赵某,男,57岁。2010年3月17日初诊。

心下痞满、吞酸、嗳气、纳差1年余,纤维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流性食道炎”。经中、西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诊见:心下痞满,吞酸,嗳气,纳差,口干喜饮,口苦,大便不成形,每日2~3次。无四逆。舌苔白,脉细弦。辨六经属少阳、太阴合病。辨方证属小柴胡汤合《外台》茯苓饮加乌贼骨、浙贝母方证。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陈皮30克,枳实10克,茯苓12克,苍术10克,乌贼骨10克,浙贝母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5克,大枣4枚。7剂,水煎服。

2010年3月24日二诊:药后心下痞满、吞酸、嗳气减轻。上方去浙贝母,加砂仁6克,7剂,水煎服。

2010年3月31日三诊:诸症进一步减轻,纳食仍然欠佳。舌苔白,脉细弦。上方去乌贼骨,7剂,水煎服。

上方服14剂,纳食好,诸症俱已,无不适,停药。

体 会

心下痞满,多因表邪未解,误用下法,或中气不足,痰湿郁热蕴结所致。《伤寒论》诸泻心汤为治疗心下痞的常用方。而《外台》茯苓饮方,多为时医所不习用。

关于《外台》茯苓饮方证

《外台》茯苓饮方证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附方:“《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方由茯苓、人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组成,用于中寒停饮所致心下痞满(或胸满、腹胀)、嗳气、纳差者。冯世纶老师传承其老师胡希恕经验,常以本方加清半夏治疗心下痞满属中寒停饮者。《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指出:“本方加半夏则效尤捷,不问其吐水与否,若以心胸满不能食为目的活用于胃炎、胃下垂以及溃疡诸病,均有良验。”本方与旋覆代赭汤同属治疗太阴病方,书中指出二方的鉴别:“此与旋覆代赭汤均属常用的治胃良方。本方证亦常有噫气,但患者以噫气为快,且大便多溏,与旋覆代赭汤证苦于噫气不除、大便虚秘者显异。”

本方与半夏泻心汤同治心下痞满。但本方用于里虚寒之太阴病,半夏泻心汤用于上热下寒、半表半里阴证之厥阴病,临证不可不辨。

对本案辨证论治的梳理

心下痞满,吞酸,嗳气,纳差,结合舌苔白,大便不成形,可辨为太阴病之《外台》茯苓饮加半夏方证。方中白术改用苍术,意在祛湿化饮。陈皮用30克,清半夏用15克,为冯世纶老师在本方中的常用剂量。除上述诸症之外,尚有口干、口苦,结合嗳气,脉中见弦,考虑有半表半里之少阳郁热,故合用小柴胡汤和解清热。吞酸明显,加用时方“乌贝散”(乌贼骨、浙贝母)意在制酸以治标。随着症状缓减,渐减治标之药,加用温运太阴之砂仁。方证相合,服药28剂而收全功。

猜你喜欢

  • 乏力,一动就出汗,究竟是哪里虚了?

    今天呢,跟大家聊几个症状,看看大家身体上是否有这方面问题。那几个症状主要是乏力,一动就爱出汗,有的人是一吃饭就出汗,平时睡觉呢容易流口水,甚至是一受凉呢就爱流清鼻涕,还有一些患者就会出现大便小便急,憋不住尿。这些情况到底问题出现在哪儿呢?下

  • 早起口干口苦口臭怎么办?中医帮你缓解尴尬!

    关于口苦口干口臭这个症状在临床是多见的,还见于许多年轻的小男孩或者小女孩,口臭,大家一般呢都是先看看牙科,有没有牙周炎呢这个表现,口苦口臭跟中医有什么关系呢?首先跟大家说它就是一个消化不良,消化不良肯定跟脾胃有关了,还有呢跟肝有关,肝气郁结

  • 女性也会肾虚吗?出现这五种表现,千万不要忽视!

    大家会经常的提到肾虚,一般呢,就是说男的肾虚比较多啊,女性会有肾虚吗?女性的肾虚表现有哪些呢?首先跟大家说女性也有肾虚,但是女性肾虚有什么表现呢?那肯定跟男性不一样,首先看一下就是造成女性肾虚的有哪些原因呢?第一点就是久病耗伤啊,也就是得了

  • 这三类咽喉炎的患者,去耳鼻喉科等于白去

    这个咽喉炎呢,有哪几个表现呢?第一个呢就是咽痒,咳嗽,有些患者就是嗓子特别干,有些就是特别容易受刺激啊,冷空气也好,或者是这个有一些气味也好,你就会刺激得特别咳嗽,而且咳嗽的比较厉害,一般咳嗽厉害呢,痰都特别少。这样的患者有许多呢,就会去做

  • 最近耳鸣患者越来越多,看看你属于哪种!

    大家好,耳鸣呢是我们临床非常常见的一个症状,中医认为耳鸣啊,跟耳聋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就是轻的患者我们叫做耳鸣,重的就会出现耳聋,听力减退。耳鸣呢,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在一些老年人,耳鸣这个病呢还是应该引起大家注意。耳鸣呢一般有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