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桔子提高肝脏解毒作用

桔子提高肝脏解毒作用

桔子含水量高、营养丰富,含大量维生素 C、枸橼酸及葡萄糖等十余种营养物质。食用得当,能补益肌体,特别对患有慢性肝炎和高血压患者,多吃蜜桔可以提高肝脏解毒作用,加速胆固醇转化,防止动脉硬化。适当食用可增进食欲,但如食用不当反而无益。我也是才看到,一块儿分享吧!

在食用桔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食用量

据研究,每天吃3个桔子,就能满足一个人一天对维生素 C的需要量。若食用过多,过量摄入维生素 C时,体内代谢的草酸会增多,易引起尿结石、肾结石。另外多吃对口腔和牙齿有害。

桔子不宜与萝卜同食

萝卜进入人体后,会迅速产生一种叫硫酸盐的物质,并很快代谢产生一种抗甲状腺的物质——硫氰酸。若这时进食桔子,桔子中的类黄酮物质会在肠道被分解,而转化成羟苯甲酸和阿魏酸,它们可以加强硫氰酸对甲状腺的抑制作用,从而诱发或导致甲状腺肿。

桔子与牛奶不宜同食

牛奶中的蛋白质易与桔子中的果酸和维生素 C发生反应,凝固成块,不仅影响消化吸收,还会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吃桔子的前后1小时内不宜喝牛奶。

饭前或空腹时不宜吃桔子

因为桔子中的有机酸会刺激胃壁的粘膜,对胃不利。

老年人要少吃

胃肠、肾、肺功能虚寒的老人不可多吃,以免诱发腹痛、腰膝酸软等病状。

有些孩子多吃桔子会上火

有些孩子吃桔子过多还会出现中医所说的“上火”表现,如舌炎、牙周炎、咽喉炎等。因此,我们认为儿童不要多吃桔子。若吃多时,应停食1-2周再吃。

中医认为,桔子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健脾、顺气、止渴的药效,是男女老幼(尤其是老年人、急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心血管病患者)皆食的上乘果品。桔子可谓全身都是宝:不仅果肉的药用价值较高,其皮、核、络、叶都是“地道药材”。桔皮入药称为“陈皮”,具有理气燥湿、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于防治胸胁胀痛、疝气、乳胀、乳房结块、胃痛、食积等症。其果核叫“桔核”,有散结、止痛的功效,临床常用来治疗睾丸肿痛、乳腺炎性肿痛等症。橘络,即桔瓤上的网状经络,有通络化痰、顺气活血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痰滞咳嗽等症。因为桔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所以能有效防治高血压,老年人多食,有益健康。桔叶具有疏肝理气、消肿散毒之功效,为治胁痛、乳痛的要药。桔皮刮掉白色的内层,单留表皮称为“桔红”,具有理肺气、祛痰等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咳嗽、呃逆等症。

桔子含有丰富的糖类(葡萄糖、果糖、蔗糖)、维生素、苹果酸、柠檬酸、蛋白质、脂肪、食物纤维以及多种矿物质等,澳洲科学及工业研究机构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每天吃1个桔子可以使人们避免某些癌症(如口腔癌、喉癌和胃癌)的侵袭。

桔子好处虽多,但宜常吃而不宜多吃。中医认为桔子性温,多吃易上火,会出现口舌生疮、口干舌燥、咽喉干痛、大便秘结等症状。因桔子果肉中含有一定的有机酸,为避免其对胃粘膜产生刺激而引起不适,因此,最好不要空腹吃桔子。此外,桔子还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如果一次吃的过量或近期连续摄入过多,血液中胡萝卜素浓度过高将会导致皮肤发黄。此时除了多喝水、暂时不吃橘子类水果外,还应限制摄食胡萝卜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大约经过1个月左右后,皮肤的颜色就会恢复正常。

猜你喜欢

  • 泡脚对失眠有效果吗

    中医认为,人的足部有许多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穴位,同时足底也是脏腑的重要反射区,再者脚为精气之根,所以用温热水泡脚,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调理脏腑,平衡阴阳,对于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失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痰湿和痰热的区别

    痰湿的人都是肥胖,而且湿气比较重,特别容易出现困倦、疲乏、浮肿的表现,这种体质人都考虑健脾祛湿。痰热是偏于出现热的表现,有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咳黄痰、胸闷气喘、大便秘结、小便黄的症状,而且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这种体质人就要考虑清热化痰了。

  • 腿抽筋是缺钙吗?

    其实腿抽筋与缺钙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完全相对等啊,缺钙会导致腿抽筋,但是如果过渡劳累,比如我们平常不爬山,突然爬山了,然后夜晚回来以后就发酸,腿抽筋,肌肉抽筋,肌肉痉挛,这不是缺钙引起,而是肌肉疲劳引起的,所以这个腿抽筋不完全是缺钙引起的,

  • 吃完饭就想大便还拉稀是怎么回事

    吃完饭就要上厕所,大便不成型,跟脾胃虚弱以及肾阳不足有关。中医讲,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就不能收那水谷和运化精微,导致胃肠传导失常,或者因为肾阳不足,脾失温煦,导致运化失常,就会出现消化不良,吃完饭就要上厕所,同时还伴有大便不成形的现

  • 饭后走一走真的有好处吗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主肌肉,运动四肢就是健运脾胃,所以饭后走一走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刚吃饱饭,胃内食物量增加,胃处于充盈状态,此时走一走会增加胃的负担,对健康反而不利。所以最好吃饱饭后先休息20到30分钟,再出门散步。快转发给你身边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