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老人腿痛和动脉硬化

老人腿痛和动脉硬化

一提到中老年人腿疼、麻木、抽筋,恐怕不少人会认为是缺钙而自行补钙。

即便补钙后症状仍不见改善,依然认为是补钙量不够或方法不得当。这其实是受

某些宣传的误导,陷入了补钙的误区。一些老人的腿疼很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性

闭塞症所致。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在我国是常见病之一,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发人群。

据国内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6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79.9%,60~70岁为87%,70

岁以上为100%。男女发病率之比为6~8:1。

动脉硬化性闭塞病变,是一种全身性疾患,呈慢性发病过程,好发于腹主动

脉下端,下肢大、中型动脉等处,上肢动脉较少累及。病变动脉管壁增厚、变硬,

伴有粥样斑块及钙化,致动脉管径的狭窄或闭塞。下肢动脉出现硬化闭塞症后,

可导致下肢缺血而出现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及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死

等临床表现。

根据症状的轻重程度,下肝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大致可分为四期:一期,感到

患肢稍微发凉或有轻度麻木,活动后易感疲乏,有时足癣感染不易控制。二期,

以间歇性跛行为主症,表现为行走一段路后因患肢疲乏无力,肌肉酸胀、疼痛,

甚至痉挛而出现跛行,休息后缓解。如再步行相近路程,又可出现跛行。用手捶

打患肢会觉得舒服。三期,间歇性跛行加重,出现静息痛。患肢在休息时也感疼

痛、麻木和感觉异常。疼痛夜间加剧,患者常抱足而坐,彻夜难眠。皮肤干燥、

脱屑,趾毛稀疏脱落,趾甲粗糙,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肢抬高及下垂试

验阳性。四期,患肢足部或腿部皮肤苍白,皮温明显降低,皮肤感觉迟钝,出现

溃疡或坏死。

本病公认的重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脂、高血压、吸烟及糖尿病等,次要因素

如肥胖、缺乏运动、精神社会因素、内分泌失调等。此外,遗传等因素也是不容

忽视的。数个危险因素可综合起作用而诱发本病。预防以控制高血脂,降低血粘

度,扩张血管等为主,戒烟,加强运动锻炼,控制血压及血糖亦非常重要。

猜你喜欢

  • 施仁潮运用丹溪痛风方经验

    沈知行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灵活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论发病,重“热血得寒,瘀浊凝涩”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

  • 同病异治愈咳嗽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方面。临床上常见同一种病,由于病机不同,所表现的证也不同,治法也各异。试举例说明。案1王某,男,47岁。1988年4月5日初

  • 麻黄何以破癥坚积聚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在附录《本经》麻黄条文时唯独删除了这一句。盖因其功效特殊,且临床应用又有辛温耗气,峻汗伤阴之弊,故而提及较少。直至明代

  • 参芪地黄汤治慢性肾小球肾炎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朱某某,男,39岁,发现蛋白尿一年,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现尿蛋白3+,血压150/90mmHg,主诉腰膝酸软,舌淡紫,苔白,脉弦。辨证属脾肾两虚,瘀血阻滞。治法:健脾益肾,活血祛瘀。处方:生黄芪40克,党参20

  • 痔疮急性发作试试放血疗法

    痔疮的形成多因饮食不节,好食肥甘厚腻或煎炒燥热之物,以致胃肠燥热,伤津耗液,燥屎内结,长期积聚大肠;或因嗜酒成瘾,湿热下注,蕴聚肛门,致使经脉壅阻,筋脉驰纵,从而形成痔疮,反复发作。患者多辨证为实证、热证。刺络放血疗法就是针对实证、热证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