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读书笔记——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五)

读书笔记——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五)

刘更生 颜纯淳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做笔记既是读书方法,也是读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古人讲“不动笔墨不看书”,养成良好的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有助于提高阅读质量、积累学术资料。前人读书,讲究“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所谓“手到”,就是记笔记。尽管当今获取资料的方法简便、高效,但从读书的角度讲,记笔记仍有不可取代的意义。

任应秋认为:“一边阅读,一边写笔记,是帮助我们领会和记忆文献内容的一种读书方法。也是积累科技资料的一个重要方法。”岳美中也说:“读医书,还要边读边记,勤于积累。积累的形式则宜灵活。比如说,可以结合自己研究方向相近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的专题摘要积累,读书时留意于此,随时摘抄记录,并部别类居,主要的加以标志,散漫的贯以条理,怀疑的打上问号,领悟的作出分析,大胆地附以己见。日积月累,对日后的研究工作是会有好处的。”

曹炳章在研读医籍时“每有心得必随手录之;即便在卧间餐时,偶有所悟必认真摘记。”他常说:“涓涓细流可汇成千里大江,磊磊泥沙能积为万仞高山。其间寓意之深长,很能启发后学。”他的学生回忆说:“先生阅读前人名著和同人撰述时,一有所得,每必顺手载入笔记或录成卡片。并告诫我们别小看这只字片言,一旦用时方知字字值千金。因此,先生总把平时摘录的笔记,卡片,不论其内容如何,文字多寡,一概珍视,并分类收藏。毕生持之以恒,及至暮年,虽几经战乱,所藏卡片仍不下数万则。”

赵金铎认为“记”是读书的三个重要环节之一,“记”除了背诵以外,还要写读书笔记。他说:“作笔记不单是照抄所涉猎的精辟论述,更重要的却在于将所读所学的东西经过一番犹如‘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一样的气化吸收过程,通过综合、归纳、分析,变成自己的东西,并用自己的话写出要点及体会。还有不应忽视的一点,是记录读不懂、搞不通或有质疑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查考钻研,请教研讨于师友。”

记笔记必须勤奋,刘炳凡说:“每读一书,应将要点、疑点、难点简明标记,获得解答即时笔录。运用于临床后,有所心得,又随时小结,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步入医林以来,我共写下学习笔记近一百万字。”

沈仲圭说:“笔记可分两种:一种是原文精粹的节录,作为诵读学习的材料;一种是读书心得,这是已经经过消化吸收,初步整理,并用自己的文字作了一定程度的加工的东西,比起前一种笔记来,进了一步。在学习过程中,这两种笔记都很重要,前一种是收集资料的工作,后一种是总结心得的工作。”

关于做笔记的方法,任应秋有专篇论述,颇切实用,笔者将其中要点加以概括,以飨读者。

概括和缩写:把已读过的书的内容,作一个非常概括而简短的叙述,扼要说明某一本书的内容,主要讲的什么问题。这样写的好处是能帮助自己抓住书里所讲的要点,加深对所读书的理解。

纲要笔记:即按照书的先后内容,或问题的主次来写。一般是依照原文的次序进行一番简明扼要的复述,体现出全书或全篇的逻辑性。纲要笔记,与我们常说的写作提纲很相似。写这种笔记省时间,重点突出,便于记忆。

摘记:在读书过程中,对一些论述、命题、定理、公式、警语、事例、数字、引文、例证,新的材料、新的观点等进行摘抄。摘记最好用卡片纸,将阅读发现的材料随时记上。做资料卡片要注意四点:第一,要有科学分类;第二,要摘记实实在在的东西;第三,同一张卡片所记资料必须属于同一分类;第四,要写明资料的名称、作者、出版时间和出处,图书要写清楚页码、版本等。

综合笔记:就是把不同书籍和若干资料中的相同内容,综合到一个题目或专题下,写一份笔记。综合笔记可以加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做起来又不太费劲。

心得笔记:在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个问题之后,自己有所收获、体会、见解,用自己的话记录下来。好处是能巩固学习效果,检验学习的情况,使自己心中有数。如果在写心得笔记时,发现对某一问题理解还不够深透,不够清楚明白,可再回过头来再读原文。如果感到书中有讲得不够恰当的地方,可在笔记中提出来,做为以后继续学习的线索。

猜你喜欢

  • 熬中药前先泡药材

    需要煎熬的中药都建议尽可能在熬之前先泡10到20分钟,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中药材因骤然受热,使其表面所含的蛋白质凝固,细胞壁变硬,从而不利于水分渗入和有效成分析出,造成药效降低。

  • 劳怯症是什么

    很多学中医的可能知道中医有个病名叫虚劳,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专门有个血痹虚劳病,喜欢中医的朋友可以回去翻一翻,虚劳就是身体很虚,常年的虚亏,五脏都虚,叫虚劳。这个劳不是指的劳动,不是指的累,而是指的身体很弱的情况下,中医叫虚劳病。那这个“怯”呢

  • 脾胃不好怎样调理效果最好

    第一怕,怕你不运动,缺乏运动几乎是现代社会打工人的一种常态问题,那么脾虚为什么要运动呢?因为我们脾在中医上来说,主四肢和肌肉,如果你的四肢和肌肉平时很少活动,那么我们的脾胃又怎么可能强壮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多的运动。第二怕,怕你太压

  • 既怕冷又怕热是什么原因?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问题,阴虚简单的说就是火旺,虚火旺盛,有了虚火会有什么表现呢?最常见的就是口干口渴,平时总是爱喝水,然后就会出现潮热,盗汗,有的病人严重的时候啊,一觉醒来,汗水把整个的头发全部都打湿了。还有就是五心烦热,这里的五心指的是

  • 舌下青筋又粗又黑怎么回事

    今天来和大家说一说,中医上讲望而知之谓之神,望面色,望形体,望舌苔,望舌质,舌下络脉可以帮助中医对患者进行辨证,我们说舌为心之苗窍,这就说明通过舌相可以看出心脏的一些病态反应,特别是舌下的青筋,可以反映心血管淤堵的这样一个苗头。通常来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