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藏医胚胎学

藏医胚胎学

胚胎学是认识和研究人体从开始形成,发育直至分娩,离开母体这一段时间里的各种现象的科学。藏医在这方面有着许多精辟的见解和先进的理论,在世界各国古代医学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首先是对胎儿形成这一生理现象的认识。藏医认为,胎儿是由父亲的精与母亲的血二者结合而成的,不论是父精,或是母血,只要一方有病,如龙、赤巴、培根有病,就无法受孕,如精或血的外观粗糙,颜色、粘稠度异常,气味不正等,都不会受孕怀胎。在没有显微镜足以观察到细如精子或卵子的结构时,这种描述不仅是自然可取的,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在旧社会,总是把不孕的责任全归咎于妇女,而藏医却明确提出男女双方有着同样责任,这是完全符合科学道理的。

早在1000多年前的《四部医典》中,已经指出人体受孕最合适的日子是在妇女月经来潮后的12天左右,过早过晚,都不易受孕,这一记载,在中国各民族的传统医学中,是最为科学而准确的。书中还指出,在月经前这一时间里,妇女很容易感到身体疲乏、困倦,面色也憔悴,乳房胀,腰背小腹等处微感不适或疼痛;而在易于受孕的时间里,女性常有较强烈的性欲,也是容易受孕之时。

藏医认为,胎儿的形成,还需要正常的“五条件”。所谓“五源”,是指土、水、火、风、空。无独有偶,汉族中医也认为,胎儿形成后,逐渐发育,"四月而水受之,五月而火受之,六月而金受之,七月而木受之,八月而土受之",二者不谋而合,只是藏医的“五源”与中医的“五行”稍有不同,中医的土,是发育的土地,而藏医的“空”,是胎儿发育的空间,意义上都相差不远,也都认为,这五种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而且五者应互相协调,胎儿才能正常发育。

中国有句古话,叫“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中医对胎儿发育的认识,也都以十个月为准,逐月叙述胎儿发育的情况,如南北朝时期的《逐月养胎方》就有"妊娠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立,七月毛发生,八月腑腑具,九月谷气入胃,十月诸神备,日满即产矣"的记述,用以观察描述胎儿的发育。对此,藏医的认识则更为细致而深入,它是以周日的时间为单位来认识和观察人体胎儿的发育过程的。它认为,胎儿从形成到成熟分娩,需要38周的时间,而这38周具体的发育情况是这样的:

第1周:父精和母血融合,其状正如在牛乳里滴入乳酪酵母,使其得到发育的动力,并且非常融洽;

第2周:胎珠状如乳液凝成的胶状物;

第3周:状如凝结的乳酪或酸奶;

第4周:质地比较坚固的团状物,有的是圆形,有的呈椭圆形,并开始分化出男女的不同性别;

第5周:脐带开始形成,与母体相连;

第6周:与脐带相平衡,形成了一条命脉,使胎儿获得更快发育;

第7周:胎儿的眼睛等感觉器官开始形成;

第8周;胎儿的头部开始形成;

第9周:躯体的上部和下部已经形成;

第10周:胎儿的双肩,两髓胯骨开始形成;

第11周:身体的九窍,即双眼、双耳、鼻、口、阴窍等已经形成;

第12周:心、肝、肺、脾、肾等五脏形成;

第13周:小肠、胆、大肠、胃、膀胱、三木休等六腑已经形成;

第14周:两条上臂、前臂及两条大腿、小腿已经形成;

第15周:胎儿的双手、双肘和双足、双膝已经形成;

第16周:胎儿的十个手指和十个足趾全部形成;

第17周:连结胎儿身体上部、下部及里外的血管、脉络均已形成;

第18周:此时胎儿体内的肌肉和脂肪组织均已出现;

第19周:胎儿体内的韧带、筋膜、肌腱已经出现;

第20周:全身的骨骼和骨骼内所有的骨髓均已形成;

第21周:周身的皮肤开始形成;

第22周:此时身体内的九窍均已开通,开始与外界通流;

第23周:胎儿的头发、指甲、趾甲等出现了;

第24周:上述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已经成熟,胎儿也已经知道疼痛,有所感觉;

第25周:在胎儿体内的脉络中,气已经出现并开始运行;

第26周:胎儿已经开始有意识;

第27周至第30周,是怀孕的第7个月,所有的器官均已成熟,整个胎体也显得圆满;

第31周至第35周,胎儿继续增大,母体与胎儿的精神肉体均互相影响;

第36周:此时胎儿多动,显得对所处的地方很不习惯;

第37周:胎儿似乎显得对所处的地方有反感,不愿再呆在这里;

第38周:胎儿的头部转而朝下,并准备娩出母体了。

从以上所叙述的人体胚胎发育过程来看,藏医对胚胎学的认识,在古代各族医学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尽管以上关于胚胎学的一些描述尚不如现代胚胎学那么精确,但也应看到这样的描述既有其一定的科学性,从历史的观点看,更有其先进性。

就汉族中医学而言,虽然这方面的历史比较早一些,如在马王堆出土的反映汉代以前医学情况的《胎产书》就载有"一月名曰留形,二月始膏,三月始脂,四月而水受之,乃始成血,五月而火受之,乃始成气;六月而金受之,乃始成筋;七月而木受之,乃始成骨;八月而土受之,乃始成肤革;九月而石受之,而始成毫毛,十月气陈"等记载,但至少不如藏医以周计算的发育情况来得详尽。

猜你喜欢

  • 胃胀胸闷是什么原因?

    大家好,今天呢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那么这个案例其实也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一个症状,就是胸闷和胃胀。大家说觉得这两个问题好像连不到一起去哈。那个我胸闷难受是有心脏病啊,那胃胀不是胃的问题么,胃病。那心脏病和胃病他连不到一起。那么我们看一下这个患者

  • 肝郁气滞抑郁吃什么中成药

    大家好,焦虑和抑郁啊是我们现在非常常见的一个症状。由于社会压力比较大呀,尤其是偏中年的这个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就是这种焦虑的情况特别多。而且现在呢,到医院心理科去查就是焦虑症啊,抑郁症等等等等。那么今天呢,我给大家呢举这么一个病例,那么这是

  • 梅核气是什么病有什么治愈方法

    这个是马先生四十二岁,他的表现是什么呢?喉咙里面总是觉得有东西,就是喉咙有异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有好些年了。用咽炎的方式治,但治了很久,这个症状呢还是不怎么改善。然后他还有一些兼见症状,胸闷、腹胀、暧气,比如说他感觉是什么呢?整个这一

  • 头晕目胀口干口苦是怎么回事

    我讲的病例是赵女士,三十岁,那么她的表现是什么呢?头晕、耳鸣,眼睛发胀,其实头也胀痛。还有视物昏花,这眼镜模糊发干发涩,看东西模糊,然后烦躁易怒,口干口苦。那么她什么问题啊?肝阳上亢,当肝郁气结日久,肝郁之后就化火,肝阳和肝火还有什么区别?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什么意思

    因为我们这个阳气它的变化是根据四季来走的,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么一个过程。春天的阳气开始滋生,夏天呢达到至盛,到了秋天阳气开始收敛,到冬天的时候,阳气闭藏,就当春夏的时候阳气旺盛,这个时候补阳气就会事半功倍。第二点什么呢?尤其到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