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小柴胡汤加减治暴发火眼

小柴胡汤加减治暴发火眼

隋某,女,58岁。2009年3月20日初诊。患者半月前突然右眼结膜充血,目涩且胀。曾去西医院诊治,诊查认为是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所致,嘱服维生素C、芦丁等药,服药一周余,疗效不佳。北京中医药大学聂惠民教授接诊,见其右眼结膜充血,自诉伴有偏头痛,右侧腹部不适,舌有热感。舌尖红赤,苔薄,脉弦细。诊为暴发火眼,证属肝火上炎兼肺热气壅。治宜疏肝解郁,润肺通腑,拟方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黄连6克,丹皮12克,白茅根15克,连翘10克,瓜蒌皮15克,菊花15克,百合20克,厚朴12克,炒白芍15克,香附12克,茯苓20克,枸杞子10克,夏枯草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药后右眼白睛血丝已退净,右侧腹痛明显减轻,头痛已愈,唯有舌尖仍有不适感。前方去连翘、厚朴,加炒山药15克,炒枳壳10克,葛根15克。继服7剂善后收功。

按:本案肝胆风火上炎,故目赤、舌热、舌尖边红赤;少阳经气不利,故病证偏于身体一侧,右眼白睛红赤,偏头痛,右侧腹部不适。白睛为气轮,内应于肺,肺热大肠腑气不通,故腹部不适。证属肝火上炎兼肺热气壅,故治疗当疏肝解郁,润肺通腑。方中柴胡、黄芩、半夏、菊花、夏枯草、连翘、炒白芍、枸杞子、香附,疏肝解郁,兼清肝火、养肝阴;瓜蒌皮、百合、厚朴润肺通腑;黄芩、黄连泄热止血;丹皮、茅根凉血止血。药与证情合拍,服7剂后,右眼白睛血丝退净。二诊时,前方略作加减,稍加健脾升津之品以善后。综观全方,既有针对证侯之方,又有针对主症之药,故疗效颇佳。(聂惠民名医传承工作站:郭华 张宁 李献平 路广林 张秋霞)

猜你喜欢

  • 支气管哮喘患者最应注意的问题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中国成人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0%,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2%。近年来,它仍在逐渐增加。目前,许多患者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

  • 痛经药膳方

    有些女孩从月经开始就有痛经问题,轻度下腹痛,经过后,逐渐缓解;严重腹痛难以忍受,面色苍白,身体瘦,声音低,甚至伴有昏厥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原发性痛经,在未婚妇女中更为常见,大多数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开始发病,腹痛主要位于下腹中部,喜欢热,

  • 胆道蛔虫症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相鉴别

    胆道蛔虫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较多。胆道蛔虫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进行鉴别,如胃痉挛、急性胃炎、胰腺炎、胆石症、胆道蛔虫和胆石症并存,有时很难识别。因此,当诊断不明确时,西医镇痛解痉,掩盖症状,延误诊断;中药因煎药费时,呕

  • 养神补心安眠类对药

    现代名医施金墨先生从医60多年,博览医籍。他在古今中外都在寻找。他学习严谨,医理透彻,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尤其是善用对药。现总结施老治疗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辨证施治分九法。施老将临床上看到的失眠分为四种情况:睡眠不能;睡眠时间短,醒来

  • 肝胆同治,重点是疏肝

    胆石症是一种由胆汁沉积、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病或胆固醇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它是消化道的常见病和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国胆石症的自然人口发病率约为7.8%。据报道,胆结石与胆癌的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随着胆结石数量的增加,胆结石的风险也在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