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专家提醒非抗生素药物也能引起耳聋

专家提醒非抗生素药物也能引起耳聋

众所周知,抗生素类药物,如氨基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会引起耳聋,然而许多非抗生素药物也能引起耳聋却鲜为人知。近年来,非抗生素药物致聋报道有增多趋势,据文献报道,非抗生素类致聋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在应用时应高度重视。

利尿药:此类药物的耳聋性反应率约为7%,如利尿酸、速尿、丁苯胺酸等,往往在使用较大剂量时才发生耳损害。而速尿对听力的损害较为隐匿,需注意提防,及时停药可能恢复。

β受体阻滞药:心得宁、心得安、氯噻酮、美多心安、肼苯哒嗪等β受体阻滞剂也有不可忽视的致聋毒性。

水杨酸类药:以阿斯匹林为代表,当每天用至6—8克时可产生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毒副作用。大部分可在48小时逐渐消失,少部分损害不能恢复。

抗疟药:此类药有奎宁、氨喹等。奎宁在治疗剂量时即可引起耳鸣、重听等反应,大剂量可能致聋,且为永久性损害,不再恢复。氯喹长期大量应用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永久性耳聋。

抗癌药:氮芥有神经毒性,大剂量应用血药浓度上升较高时损坏内耳细胞,是感音性神经耳聋的重要致因。长春新碱直接损害耳螺旋器。用于妇科肿瘤的顺铂大剂量时可致突发性耳聋。此类药物的总致聋率达25—91%,但多为可逆性损害,停药后能逐渐恢复。

预防药物性耳聋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上述耳毒性药物,其具体措施为:

详问病史

详细询问及家庭中有无用药致聋史,注意药物体易感性及家族遗传作用。病史阳性者,避免应用该类药物。在治疗中发生耳中毒现象,必须告知家族中有关成员,今后应禁止应用类药物。

保护内耳

应用耳聋性药物要保护内耳,若同时使用维生素B

1、维生素B

2、维生素C、泛酸钙或抗过敏药,对内耳能有一些保护作用。

计划用药

制定剂量及疗程方案,剂量应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对老人、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或已有耳聋的患者要慎用。妊娠期药物易通过胎盘进入血液,胎儿血药浓度约为母体的一半,应警惕胎儿发生耳中毒。

避免联合或连续应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利尿剂同用,或几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用,耳聋性作用明显增加。需联合用药时应掌握其指征。

早期发现定期监测

如应用耳毒性药物,要及时发现中毒的早期症状,用药期间如出现高音调耳鸣、耳胀、耳聋、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现象应及时停药。

猜你喜欢

  • 经期拉肚子是什么原因?怎么缓解?

    就是来月经的时候,出现大便溏稀,大便次数多等这种情况,这个我们中医上讲叫做经前腹泻。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脾气虚或者是一个肾阳虚造成的。这个我们可以在月经期用热水或者是暖宝宝来ç进行热敷,热敷的原因呢,第一个可以驱散让我们体内的寒气,温暖我们的

  • 尿泡沫多是什么原因?

    生理性的经常喝喝水量少,大量的出汗,尿液的浓缩,以及某些食物、药物有关系,不需要治疗。病理性的尿泡沫可能因为糖尿病导致尿糖的升高,慢性肾脏疾病导致尿蛋白的增加。另外呢,女性的尿泡沫增加可能和妇科炎症有关系,一些青年男性的尿泡沫大多和前列腺炎

  • 月经不规律怎么回事

    中医认为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会导致月经前后无定期。通常肾虚、脾虚或者肝郁型体质的人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肾气不足导致的肾虚的人经量少、色淡质稀、还常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的症状。在调理时需要补益肾气,养血调经。脾虚的人都是由于脾的运化

  • 月经量多是怎么回事

    月经量多舌淡,质稀为气虚,常伴有身疲体倦,气短懒言,面色苍白等症状。调理上需要补气身体,固冲止血。量多,色深红,质粘稠,多出血热,这类人呢,容易口渴,喜欢喝冷饮,还伴有心烦多梦的症状。调理上可以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如果是量多,色紫暗,质稠有

  • 气血不足的女人有什么症状

    首先是脸色发黄,由于体内的气血不足,营养物质供应不够,而代谢废物又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堆积体内,就会出现脸上没有血色,皮肤差,长斑长痘的情况。第二是手脚感觉冰凉。血液是人体热量的一种传播方式,而手脚位于身体最末端,如果气血不足,就会导致气血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