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医防治慢阻肺三法

中医防治慢阻肺三法

高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呈缓慢起病、反复发作、逐渐进展的过程,最终导致死亡,其气道病变的不可逆性和治疗手段的局限性造成了本病不可避免的高病死率。因此预防COPD的发生和进展是控制疾病负担、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法。

COPD属于中医“喘证”、“肺胀”范畴,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咳喘,迁延失治,以致肺、脾、肾三脏气虚。正气亏虚,卫外不固故易为外邪所侵,气虚推动无力,津液输布失常则痰浊内生、行血无力,以致瘀血阻络,痰浊、瘀血蕴结。每因外邪引动伏邪,气机壅塞,肺气上逆而致咳喘反复发作。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体现了中医在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方面“防重于治”的特色。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采用中医综合疗法,预防COPD的发生和进展,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注重养生 预防发病

戒烟防尘,固护卫气 研究显示,COPD发病率升高与近年来逐渐加重的吸烟、空气污染、粉尘吸入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烟为辛热之魁,吸烟日久,耗气伤阴,炼液生痰。只有戒烟才能有效切断这一渐进性的病理过程。应切实做好禁烟和戒烟工作,反复宣传烟草的危害性,劝导吸烟者戒烟,同时限制公共场所吸烟,保证不吸烟者免受被动吸烟之苦。近年研究证实针灸戒烟可取得一定效果,方法包括耳针、体针两种。常用穴位耳穴为肺、胃、口、神门、交感等,体穴有足三里、三阴交、列缺、合谷、百会等。对于从事煤矿、开凿矿石、隧道建筑、金属加工、造纸、棉纺、水泥制造等工作的人员,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通风换气,加强职业防护。

起居有常,减少外感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COPD发生的另一明确病因。肺为华盖,主一身之表,易感外邪,反复外感则肺气之虚日甚。故应顺应四时季节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物,起居有常,劳作适度,避免受邪,尤至冬春等季时可采取相应措施加强预防,避免到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逗留,同时根据个人体质,或以板蓝根、大青叶等祛邪解毒、或以参、芪之类扶正固表。此外,中药外用(药枕、香熏、熏蒸)、艾灸足三里、按摩迎香、涌泉、肾俞穴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感冒,可根据情况选用。加强锻炼也是固护正气、提高御邪能力的重要措施。无论八段锦、太极拳、气功,还是慢跑、登山、游泳等,只要持之以恒,均是有效的防病方法。对于高龄、体弱、久病、平素易外感者亦可考虑接种肺炎、流感疫苗,及注射胸腺肽、转移因子、核酪注射液等方法。

及时发现 早期处理

COPD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约20~30年)几乎无自觉症状,或病情轻浅,且进展十分缓慢,此时及时发现疾病的征兆,早期处理,病情尚可逆转。因此,对具有长期吸烟、大量粉尘吸入、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肺功能普查,一旦检出气道病变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本阶段的中医辨证多属痰浊蕴肺,故在进一步加强前阶段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强调宣肺化痰,可采取中药口服、针灸等方法。

已病早治 延缓进展

已确诊为COPD者,需采取较长时间、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方案,改善症状,祛除伏邪,顾护正气,增强抗病能力,防止反复发作,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命质量。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饮食干预 本阶段患者肺脾肾三脏俱虚,失于运化,日久则水谷精微化源不足,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同时富含营养;避免过度饱食,忌生冷、辛辣、肥甘。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营养支持也是COPD治疗的重要环节,强调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易消化,避免过量二氧化碳产生,减轻胃肠道负担等。同时,一些食疗的方法亦有助于补肺健脾化痰,如百合薏苡仁粥等,可配合使用。

康复锻炼 COPD患者活动能力进行性下降,中医理论认为久坐久卧加重正气耗损,因此适度的运动有利于病情康复,包括慢走、踏车等全身运动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训练。应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有针对性的锻炼方案,循序渐进,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长程家庭氧疗 坚持长期低流量吸氧、每天>15h可以有效改善因缺氧造成的脏器损害、提高运动耐力、延缓肺功能恶化,是已经临床研究证实的有效治疗手段。

冬病夏治 本病呈现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交替出现的规律,由于脾肾阳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痰饮久伏,因此具有秋冬重、春夏轻的特点。根据《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指导,在夏季补肺健脾温肾以扶助正气,祛痰化饮以清除伏邪,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取肺俞、脾俞、肾俞、定喘等穴,以半夏、细辛、干姜、白芥子、生姜等药制成药饼,于三伏气候炎热之时进行穴位贴敷,或口服苓桂术甘汤、金匮肾气丸类补肺健脾益肾之剂,均可获效。

稳定期中药辨证治疗 在COPD进入稳定期时,坚持应用中药辨证治疗是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应以补肺健脾益肾、扶正固本为主,兼活血化痰以清余邪。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用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本病,通过改善肺功能、纠正低氧血症、降低血液黏稠度、提高免疫功能等方面作用,达到预防反复感染、减少急性发作次数的目的,已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针灸治疗 以肺俞、定喘、脾俞、肾俞、膈俞、曲池、丰隆、足三里、天突、膻中等穴位为主,可行针刺、艾灸、穴位注射、推拿点穴等方法,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补虚泻实。

猜你喜欢

  • 长期服 缓起效——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8)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是一种中药剂型,有别于一般“补品”,缓图起效是其特点之一。如果不坚持服用,急于求成,就达不到膏方养生保健、防治慢性疾病的目的。膏方配伍中除了中药饮片外,参类、虫草等补益性中药,阿胶、龟板胶等胶类、糖等在配伍中占

  • 清寒之燥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1)

    编者按:王和伯(1891-1970年),海盐石泉人。17岁从师于晚清名医金子久先生,是金氏二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1912年在石泉悬壶开业,1918年即名噪乡里,声誉鹊起。1934年,迁硖石行医。1963年3月被浙江省卫生厅评定为海宁最早的“

  • 久病重病当辨奇经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

  • 四磨汤治胃脘痛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扶阳复阴治虚痞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