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也谈燥邪的实质

也谈燥邪的实质

王玉生 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

近读《中国中医药报》8月8日许成辉先生“燥邪实质论”一文(以下简称“许文”),将燥邪总结为:“燥邪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邪气,而是其他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燥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并不是病理实质”。许文最后将燥的实质归纳为王士雄所说的“阴竭则燥”和“阴凝则燥”。笔者认为,燥邪是一种真正的致病邪气,把这种外感燥邪归并至内燥之中,将外燥邪气和内燥的病理改变混为一谈,实为不妥。

许文把“内挟温热而燥生”列为否认燥邪这一邪气的论据之一,实际上风温、暑温,甚至风寒侵入人体化热后皆可伤津耗液成燥,怎么能和外感秋燥相提并论?许文引用《医学入门》中燥邪伤津的特点,是想从邪气伤津耗液成燥的一个方面去说明“阴竭则燥”的观点,而整个温病过程中伤津致燥和六淫燥邪致病根本不是一回事。许文通过“外有风寒束表,内有饮邪停蓄,从而导致内在的阳气受郁,失其宣散、温煦的功能;水津失去阳气的温化……所以局部出现暂时的燥证”等病理改变致“阴凝则燥”,来说明燥邪的实质,导致了六淫燥邪和内燥的概念不清。

历代医书及近现代科教书皆把“燥”列为六淫之一,燥为秋季主气。初秋因夏热余气未除,感人后成为温燥,多以桑杏汤治疗;秋末已临近寒冬,感人后多为凉燥,多以杏苏散治疗。历代医家对于秋燥的论述及治疗证明了秋季燥邪伤人的必然性,如清代温病大家叶天士、吴鞠通等皆有专篇论述秋燥的诊治。

笔者认为,对于燥邪的实质,还是应分外燥和内燥论述,外燥为六淫之一,是秋季多发的致病邪气;内燥则是在不同的疾病之中,因不同的病理转变影响而成,即“阴伤而燥”甚或“阴竭而燥”。至于“阴凝而燥”只是一种病理改变的外在表现,不可列入燥邪的范围。

猜你喜欢

  • 中医治疗结节类疾病的一个专方

    那么今天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个中医治疗结节类疾病的一个专方,小方,我给它起名为结节病专方,为什么这么讲啊?消瘰丸全方一共三味药,可以配合在我临床工作当中很多方剂当中进行什么起到消结节,散结节的目的,我们来看一下这三个药有什么呀?玄参,浙贝母再加

  • 怎样安全过冬,医生给你3点忠告

    那么今天我就借着人民日报的金句,也给大家提醒这个冬天医生给你的三点忠告。第一点呢,人民日报说了口罩,那么我给它加上疫苗,别乱跑。什么意思啊,这个冬天依旧是不可懈怠,不可放松的一个冬天,一定重视疫情的防护,戴好口罩,打好疫苗,不要随处乱跑。那

  • 腹部不同位置疼痛是什么原因?

    医学当中唉比较常见的对腹部脏器的划分,它有一个九宫格的分法,就是啊,把人体的这个腹部唉心口窝以下,耻骨联合以上这一片区域呢,它分为九个区域,第一个上腹部,上腹部在右侧,它叫右上腹,它主要是肝,胆这个器官的所在位置。那么中腹部呢?是胃和胰腺所

  • 老年人少吃这3类食物,健康又长寿

    第一。过咸,这个问题尤其在东北,我要特殊强调一下,因为我们东北人口味偏重。吃的一些东西就得是啥呀,太咸点儿的,那有味,入味,所以说老年人过咸绝对没有好处,因为过咸的话它会导致我们什么,这种体内的水液潴留过多,也就是说白了与我们这种高血压发病

  • 久坐的4个危害,早知道早避免

    首先呢,久坐对于这种血液循环的一个影响,久坐它容易造成我们人体的这种气血流通迟滞,继而呢,对这些有一些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脂的患者朋友,那么是不太友好的,对于这些类疾病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说有这些基础疾病的朋友们呢,一定要注意这一点。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