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浅谈藏医养生学(三)

浅谈藏医养生学(三)

四、调整人的精神心理是健康长寿的保证

藏医特别强调养神、养德、养性和养心,十分注重调整人的精神心理,认为心性养生是健康的保证。《四部医典》26页“身体哲理“中说“情忠奔巴住于心脏间,心广自豪做事按意愿“,35页“病之哲理“中说“忧心生悲使得容颜衰“,29页“身之恶兆”中也讲到“无故豁达丰美呈焕发。”强调人应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身体健康。

藏医在疾病的病因,症状归类中认为:人的情绪变化有贪、嫉、愤、痴、悲、忧虑、寡言、惊恐、心情不快等。人的情绪过于激动、敏感、忧虑、兴奋、愤怒等,都会导致疾病。所谓情喜伤心、,惊恐伤肾、悲忧伤肺、思虑伤脾、愤怒伤肝,就是说人的不良情绪对人体的健康不利,直接影响健康。藏医养生学认为:过于悲哀、憔悴不安、愤怒、忧虑,可以导致人体七情内伤致病早衰;精神耗损造成早逝。所以,调解情绪、修养德性是保护身体、防病和养生的重要方法之~。性格开朗、活泼外向,无忧无虑的人,大都健康长寿,且很少有病痛的原因也在于此。

五、整体养生是防病保健的重要措施

辨证施治和整体观念是藏医养生理论的思想基础。藏医提出人体是一棵大树的观点。《四部医典》8页“病理病因”中讲到:“将人比作三根树,三根共生九树干。树枝四十又七条,树叶二百零四片。开花生出五异果,以树为喻根本典”。并系统地总结出关于人体形成、身体的比象、身体哲理、生理喻示、体业分析、疾病的内因与外因等理论。也就是把人体放人一个大系统中去考察。藏医养生学把人体整体的机能归结为“隆”(相当于气)、赤巴(相当于火)、“培根”(相当于水和土)三因学说,三者之间保持相互协调,达到相对平衡,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同时也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核心,以经络相互联系的整体。人生是一个小天地(相当于一棵树),四肢百骨、五脏六腑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系、前后相应的有机整体,每一个局部都紧密地联系着整体,局部的状况影响或连接着整体状况,局部的安危影响着整体的安危。《四部医典》23页“生理喻示”中讲到“人有寿命脉络共三条,气血运行孔道内外全,连属身体发育并常安。”脉络各部是相关相连的,阐明气、血、经脉、脏腑形成整体机制。经络与脉道作为脏与腑、脏与脏、腑与腑之间的联系通道。如果某一局部发生异常将危及整体。藏医养生学认为:疾病是人体与自然相互作用,即内因与外因相互影响的具体表

现。因此,对人体周围环境信息和人体体表信息的捕捉、分析、处理,并通过有机联系途径正确得知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变化,是一种重要获得体内疾病信息的手段。所以,藏医养生学十分重视整体养生,主张促进整体的平衡与稳定,把人体与自然相互协调和防病放在首要的位置。同时注意人体各系统的局部保健;注重全身性的防病防衰和保健措施。

猜你喜欢

  • 腰酸背痛是怎么回事,中医来帮你解答!

    在我们脾胃病科有脾胃症状的病人比较多,也有许多患者有腰疼。到我们脾胃病科来看病的时候呢,他往往没有注意这个腰痛,我们在问诊的时候呢,就要注意,因为这个脾啊和肾呢,一个是先天之本,一个是后天之本。所以说这个腰痛啊,跟我们的胃痛,跟我们的胃胀,

  • 光吃不拉,你的大便都去哪了?

    我们在临床上呢,常见的问题归结一点就是两个字代谢。往往患者会说我现在消化不好,光吃不拉,或者说吃得多拉得少,大便就有点费劲了。这个费劲呢,并不是干燥,只是大便呢,便条变细啊。上厕所待的时间比较长,患者的心理上就感觉这事特别不正常,是否问题特

  • 饭后胃胀,吃一点就饱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小患者啊,年轻不到30岁,然后他就是有胃胀,身上没劲儿,平时呢吃点饭就饱,有打嗝儿,也没精气神儿,有时候呢还有胸闷的症状,嗯,甚至有咽部的异物感,他大便呢,也变得有时候就会稀一些,吃点凉的呢,就容易拉肚子。这个患者呢,从脉相

  • 眼干眼涩,其实是这三个地方虚了

    最近呢,在临床上经常看到一些患者,包括一些年轻患者有这个眼干眼涩啊,视力模糊这些症状,可能有些患者呢,因为工作原因啊,总是坐着,有一些患者可能是运动量也比较少,还有些患者就是平常由于工作关系吧,这个喝酒抽烟也比较重,还有一些老年患者呢,他就

  • 患者怕冷又怕热,夜尿多,到底哪出了问题?

    今天跟大家讲一个临床也比较常见的一个案例吧,也是我们在消化科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这个病人呢,来看病的时候,这是一个63岁的一个男性,他来找我看病的时候,他说他主要症状就是夜尿多,之所以到我们消化科来呢,就是他除了夜尿多之外,这个腹胀症状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