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药二类新药研究应注意两个问题

中药二类新药研究应注意两个问题

有机溶媒残留的问题

在中药二类新药的制备工艺中,所接触或利用的溶媒包含有机溶剂,而传统制法上一般是水和乙醇。在药品的制备工艺中,如果采用了有机溶剂,而不对溶剂残留进行限定,将会危害的身体健康,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国际上对于药品生产中应用有机溶媒体的溶剂残留有严格的规定,ICH把有机溶媒3类,针对不同类型的溶剂残留有相应的标准。针对中药生产中常用的或可能用到的溶剂,其溶剂残留分类如下:

第一类溶剂:应避免的溶剂,为人体致癌物、疑为人体致癌物或环境危害物。如苯,属于致癌物;四氯化碳,属于毒性及环境公害。

第二类溶剂:应限制的溶剂,为非遗传毒性动物致癌或可能导致其他不可逆毒性(如神经毒性或致畸性)的试剂,以及可能具有其他严重的但可逆毒性的溶剂。如甲苯、甲醇、氯仿等。

第三类溶剂:低毒性溶剂,无须制定接触限度;该类溶剂的PDE(人的日摄入量)为每天0.5mg或以上,如乙醇、醋酸、丙酮、醋酸乙酯、四氢呋喃、甲酸、乙醚、正丁醇、2-丁醇、甲乙酮、二甲亚砜、醋酸甲酯、醋酸丙酯、醋酸异丙酯、甲酸乙酯、戊烷、正丙醇、2-丙醇、正庚烷、正戊醇等。

没有足够毒性资料的溶剂:如石油醚、甲基四氢呋喃、异丙醚、甲基异丙酮、三氯乙酸等。类在赋形剂、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中也许会被生产商采用,但尚无足够的毒理学数据,因此,生产厂商在使用时应提供这些溶剂在制剂中残留水平的合理性论证。

对于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第一、二类溶剂者,建议在新药审评中,严格要求溶剂残留检查。如果生产过程必须采用这些溶剂时,在生产工艺中,应当对这些溶剂三废处理提出具体的方案和防护措施。

对照品的结构确证问题

研制新的对照品供二类新药进行质量控制是很常见的,对于其纯度和含测等问题,一般不会有大问题出现,往往出现的是最基本的结构确证问题。如何把好对照品的结构关呢?笔者认为,结构确证应当包括如下内容和相应的数据支持:理化常数、元素组成、分子量和分子式,对照品相对构型和绝对构型的确定数据;对于苷类,苷元的相对构型和绝对构型的研究,糖的种类和数量的确定,连接方式的确定。测试的各种光谱应注明仪器及其型号,测试日期,测试者。熔点建议用DTA或DSC图。元素分析应取3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在结构确证的具体细节上,应当进行规范化书写。

猜你喜欢

  • 乌柏根的皮到底是什么呢?

    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作用,就像某样东西上的不同部位,它们的作用可能不同,像乌柏根的皮,乌柏苦、微温、有小毒,有杀虫、解毒、利尿、通便的功用,而乌柏根的皮用于水肿胀满,有泻下逐水的功效,对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用之有消除腹水功效,所以也有用乌柏根

  • 京大戟和红大戟的区别?

    家里老人几乎都有风湿病,每年都会帮他们买不少可以减少风湿疼痛的药,吃的药丸,贴的膏药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药,每次去中药店选配药材时,中医们往往会加入一种叫红大戟或者京大戟的药草,这2种药材的主治功能相近,只是其配药量上面会有一定的差异,京大戟有

  • 红大戟的别名又叫什么?

    看中医药书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个词,红大戟;本是无异,却逐渐被这图文并茂的野草野花吸引,其中,有一种植物,红色茎,绿色的叶片,深绿的老叶上拖着浅绿的新芽,颜色过渡的倒是别致,它是红大戟,不仅外表红色,折断的茎里也是红褐色,又因为根部长得像红薯

  • 芫花根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芫花跟薰衣草花很相似,芫花的花开的比薰衣草的要稍大些,况且芫花不仅仅是好看而且芫花根还可以用作中药,很多人都不知道吧,都以为芫花只是用来欣赏的,好吧好吧,既然这样我就向大家答疑,说说芫花根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芫花根的功效,逐水,解毒,散结。

  • 甘遂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它在我的家乡常有,老叶鲜绿色,新野嫩绿色,层次交替、变化明显,俨然一件艺术品,亦或一副水彩画,它是甘遂,是我国的特有,虽说它的茎叶美丽,可入药的呢,却是其根部,常生于矮坡、沙地或田边路旁,因为可以入药,现在已经被人工种植,味苦、性寒,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