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药西药,产后皆有不宜

中药西药,产后皆有不宜

很多女性在妊娠期用药非常谨慎,而生下孩子后,用药也就不那么注意了。殊不知,从保护乳母和婴儿的角度出发,有些药物是不宜用的。

我国明代妇科专家傅山在其著作《傅青主女科》中提出了“产后用药十误”,列专篇对产后用药进行了警示,其内容为,一因气不舒而误用耗气、顺气等药,反增饱闷,陈皮用至五分,禁枳实、厚朴;二因伤气而误用消导,反损胃气,禁枳壳、大黄、莪术、三棱、神曲、厚朴;三因身热而误用寒凉,必致损胃增热,禁黄芩、黄连、栀子、黄柏、升麻、柴胡;四因日内未曾服生化汤,勿用人参、黄芪、白术,以致块痛不消;五毋用地黄以滞恶露;六毋用枳壳、牛膝、枳实以消块;七便秘毋用大黄、芒硝;八毋用苏木、三棱、莪术以行块,芍药能伐气,不可用;九毋用山楂汤以攻块定痛,而反损新血;十毋轻服济坤丹以下胎下胞。可见,产后多虚、瘀、积,因此不能滥用攻伐、寒凉等药。

傅山所言是从保护乳母的角度出发,另一方面,从婴儿考虑,也需要慎用某些中药和西药。如有些中药不适合产后哺乳时期服用:一是会造成回乳,减少乳汁的分泌,甚至引起无乳,如炒麦芽、怀牛膝、生大黄、炙甘草、淡豆豉、神曲、蝉蜕、山楂、陈皮、柴胡、花椒、蒲公英、红花等;二是影响婴儿身体健康,如哺乳时服用三七可引起婴儿过敏性皮炎;服用附子可引起婴儿乌头碱中毒,导致严重心律失常,还有麻黄、薄荷、甘遂、芫花、商陆、川乌、雷公腾、泽漆、蝼蛄、苦楝皮、桃仁、三棱、莪术、自然铜、马钱子、水蛭、斑蝥、天南星、麝香、地龙、全蝎、蜈蚣、樟脑、蟾酥等或峻猛或有毒之药也不宜用。如果这些药物非得要服用,一定要在中医妇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切不可自作主张。

至于西药方面,不适合产妇哺乳期服用的主要是防止影响婴儿健康,如异烟肼、卡那霉素、眠尔通可引起婴儿中毒;磺胺类药物可使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的婴儿发生溶血性贫血;消炎痛可使婴儿动脉导管提前闭合,导致生命危险;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使婴儿出现高铁血红蛋白症、嗜睡和虚脱;溴化物引起婴儿嗜睡、皮疹等。因此,产后哺乳期间禁止服用红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异烟肼、庆大霉素、氯霉素、利巴韦林、甲硝唑、吲哚美辛、氨甲丙二酯、硫脲嘧啶、放射性碘等放射性同位素、氢氯噻嗪及磺胺类、安定类等药物。

此外,哺乳期的妇女禁止接种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猜你喜欢

  • 想知道自己哪里虚,赶快自查一下!

    第一啊,我们就是说常见的是气虚,气虚是什么呢?气呢,是推动人体活动的一种物质,就像我们看到这个火车一样,蒸汽火车它的气少了,它活动就差了,跑不起来了。那人也一样,人的气少了,气虚了,那首先表现的就是乏力,不爱动弹,倦怠,干什么都没精神,想使

  • 头汗多,一吃饭满头大汗,怎么回事?

    我们一般来讲呢,稍微活动之后吃点饭浑身大汗,什么问题呢?往往气虚造成的。这个卫气有固涩汗孔的作用。所以当气虚的时候,固涩不了,稍微活动一下汗就出来了。像更年期那个出汗是潮热发热,上来的快,下去的快。那么还有的呢是晚上睡睡觉,枕头湿了就是盗汗

  • 湿气重不用怕,五味中药健脾祛湿

    那我们看一下第一个,陈皮。陈皮首先呢它有行气健脾和胃的功效,同时呢稍微有点利湿的作用,它和半夏合起来还能够去痰。然后茯苓,茯苓这个药呢健脾,利湿兼固。但是呢在这里面呢利湿的作用更强一点,健脾的作用也有。同时呢还有一定安神的作用。白术,补气健

  • 心绞痛,应该如何辨别?避开三点不发作。

    大家好,心绞痛呢是我们中老年人常发的几个症状。那么心绞痛是怎么出现的呢?我们讲这个心脏,就像我们这个拳头一样,上面有一条血管叫做冠状动脉。那么当这个冠状动脉它的血流不畅的时候,心脏的这个肌肉血就不够了,叫心肌缺血。缺血之后呢,还在跳啊,就觉

  • 早起腹泻又怕冷是怎么回事

    大家好,今天呢给大家呢讲一个脾肾阳虚的这么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呢,患者是杨先生,四十五岁,那么脾肾阳虚呢,其实我们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呢是什么呢?是五更泄泻,就是到凌晨的时候,快起床的时候马上肚子疼,要上厕所,天天都这个点。有人说我们就是习惯性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