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方剂组分配伍模式初露峥嵘

方剂组分配伍模式初露峥嵘

如何利用已有的科学技术与生物科学包括中医药研究成果,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中药,达到“安全、稳定、可控、有效”的要求,是当前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日前,记者从“973”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项目组了解到,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提出的中医方剂组分配伍新模式,可以使中医方剂达到成分清楚、作用靶点明确、作用环节及机理清楚的水平,并已经得到实验数据的支持。

据方剂配伍理论研究课题组副组长、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副院长王阶介绍,课题组采用专题调查、个案分析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近十年来中医方剂配伍研究的文献、国内外“洋中药”市场及其配伍进行研究,并按基础方剂学、临床方剂学、实验方剂学、方剂制剂学4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中医方剂组分配伍新模式。

方剂组分配伍模式有三种实现形式。一是从有效方剂出发的组分筛选与优化模式。这种模式从临床有效方剂出发,以病证结合为基础,以药理效应为导向,针对关键病理环节与作用途径,优化方剂中不同组分的配伍关系,强化目标效应,减少与避免不良反应,形成针对特定病证结合证候的中药组分配伍复方,是对名优中成药深度开发的主要模式。二是以标准组分直接组方配伍的模式。该模式以积累的单味药研究资料为基础,明确不同类别如各种黄酮、生物碱的药理作用及性味特征,针对特定病证结合的证候,依据方剂配伍理论与原则方法进行标准组分配伍,形成新的中药复方。此类新药可明确其针对病理环节、靶位的作用,亦可按照中医理论辨证应用。三是单味药标准组分的再配伍。每味中药就是一个小复方,饮片在天然植物状态下其组分类别与比例是相对固定的。通过研究明确中药中不同组分的中药药性及药理效应,调整其中的组分类别与比例,可能从中发现新药。

王阶介绍说,方剂组分配伍是从整体、器官、组织、细胞与分子等多层次进行筛选,在合理的医理设计前提下,通过正交设计、均匀设计等实验方法,运用计算智能技术,以药效为导向,以发现或确定主要组分,剔除有毒组分。目前涉及组分配伍模式的相关支撑技术有组分提取技术、组分分析与质量控制方法、药理毒理研究平台、数据计算技术等,而现阶段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可以支撑组分配伍模式的实现。

据悉,在“973”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项目组依据方剂组分配伍模式,进行了中医药名方清开灵、血府逐瘀汤、左金丸等的配伍研究,不但证明了其作用机理,而且通过实验设计-非线性建模-多目标优化法,对原方进行重新优化与配比,得到了药理作用明确、毒副作用更小且可控制其质量的新药。

猜你喜欢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预后转归与护理要点

    【预后转归】肺癌总的预后很差,约80%患者在诊断一年内死亡,中位生存期一般在6~9个月左右。5年生存率不超过13%。影响肺癌预后的因素有:①肿瘤生长速度:预后与肿瘤生长速度成反比。②局部病变与远处转移:前者预后好,后者较差。③病理组织学类型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断依据

    1、病史肺癌早期常无任何不适,诊断较困难,出现明显症状及典型体征时往往已届中晚期。约80%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能手术的病例极少。咳嗽和吐痰常为肺癌的首发症状,多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可无痰或伴少量白色泡沫样痰,也可伴有较多脓痰。咯血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发病与病因病机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指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和肺泡的癌(不包括气管癌及转移性肺癌),简称肺癌。近几十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很多国家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发达国家最为明显。到目前为止,至少有35个国家的肺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首位。在我国,

  • 现代医学公认的肺癌发病因素

    1.吸烟50~6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已经确立了吸烟与肺癌的因果关系,在70年代国际肿瘤会议上已肯定吸烟是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而且吸烟量与肺癌发病率呈正比。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重度吸烟者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脱落,鳞状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及核

  • 肺癌能不能传染给别人?

    有很多肺癌病人和他们的家属,以及周围的人都十分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肺癌会不会传染。的确,这个问题是需要弄明白的。病人和家属可以放心,肺癌不是一种传染病,不会通过日常的接触等行为进行传播的。下面看一下具体的原因。肺癌能不能传染给别人?下面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