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维生素补药变毒药?到底能不能吃(1)

维生素补药变毒药?到底能不能吃(1)

一个颠覆性的结论

“天哪,我吃错药了?”服用维生素已有数年的龙女士被一项最新研究结论震惊了。

这项发表于国际权威医学杂志的大型研究显示,服用维生素E死亡率增加4%,服用β胡萝卜素死亡率增加7%,服用维生素A死亡率增加16%,没有证据表明维生素C能延年益寿……

在北美和欧洲,目前约有0.8亿至1.6亿人经常服用维生素及其他富含抗氧化剂的保健品。

在中国,有龙女士这种长期服用习惯的人也是一个为数不小的群体。也许是一种时尚,也许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觉察到了健康的重要性,这个群体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中。

在城市,尤其是白领阶层,很多常年吃快餐的人会觉得,服用复合维生素片比吃水果蔬菜更省事。办公室女性流行起“维生素女人”,中午吃饭时将胃口缩得如雀儿般小,下午吃一粒高级复合维生素,据说这样能保持身材。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潜意识中认为,维生素既有维持生命和新陈代谢的功能,还可以延缓衰老,降低胆固醇,有助于减肥、排出体内毒素,预防慢性疾病,甚至还能预防癌症。于是,补充维生素便成为进补的主流,大量维生素广告充斥媒体。

维生素,顾名思义是维持生物有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是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物质。某些维生素属于抗氧化剂的一个种类。但是,刚刚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的结果,却对服用维生素的作用做出了近乎颠覆性的结论。一时间,这一与人们的常识相左的消息成为世界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之一。

2007年2月28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一项由多国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研究。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的一个小组——科克兰肝胆病小组是该研究的主要单位。科克兰肝胆病小组属于国际权威医学循证组织——科克兰合作机构下设的专业小组之一,因此它本身就具有相当的权威性。研究对全球有关抗氧化剂的68项研究结果进行了梳理和综合分析。

别拉科维奇(GoranBjelakovic,论文第一作者)等人把1990年至2005年10月间国际上发表的68项研究分为两类,一类是低偏差的(low-bias),一类是高偏差的(high-bias)。如果对两类研究不加区分,分析结果表明,摄取抗氧化剂,主要是维生素A、E、C以及β胡萝卜素和硒,对人既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在剔除了高偏差的研究,只分析更值得信赖的47项研究后,作者认为,“以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E作治疗可能增加死亡率,而维生素C和硒对死亡率的潜在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总体上看,服用抗氧化剂的人死亡率增加了5%;分别而言,服用维生素E的人死亡率增加4%,服用β胡萝卜素的人死亡率增加7%,服用维生素A的人死亡率增加16%。

这47项质量较高的研究涉及人数达180938人。这些人被随机分成服用抗氧化剂组和服用安慰剂组。服用抗氧化剂组中的一些人服用了大大超过抗氧化剂每日推荐量的剂量,另一些人服用的是正常剂量。

作者说,“单独给予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E或与其他抗氧化剂共同服用,都明显地增加了死亡率。没有证据表明维生素C能延年益寿……硒可能减少死亡率,但是对此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也许对硒的结论是该项研究中惟一正面肯定抗氧化剂的地方,作者给出的硒减少死亡率约为9%。

有人质疑,有人半信半疑

别拉科维奇等人的研究被称为是综合分析(Meta-analysis),是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在此之前,2005年的另一项关于维生素E的综合分析也得出相似的结论,人们每日摄入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 E可增加10%的死亡率(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

但是,如同2005年的研究受到批评一样,别拉科维奇等人的研究甫一发表也受到了质疑。有研究人员首先质疑,别拉科维奇等人在分析许多不同的研究结果时,使用的标准是否一致。

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营养和流行病学教授斯坦普菲尔(MeirStampfer)说,“别拉科维奇等人分析的那些研究有太多的差异,因为他们是在不同的人群中调查抗氧化剂的不同组合和剂量。研究的范围既包括对109名居家护理老人3个月的研究,也包括对22071名男性医生12年的调查。因此,这样的研究不利于人们的理解,相反倒是有可能误解有关抗氧化剂的研究结果。”

斯坦普菲尔还表示,丹麦的研究并不会阻止他摄取维生素补充剂。

设在美国的营养保障委员会副主席安德鲁·邵(AndrewShao)也指出,丹麦的研究还混淆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差异,前者是针对健康人群的,后者是针对有病群体的,“把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的试验结果结合起来并得出整个人群的结论,这是一种不科学的方法。”此外邵还认为,以前的许多关于抗氧化剂的试验存在局限。

还有一些研究人员对此半信半疑。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生物统计学系主任贝里(DonaldBerry)则认为,该项研究使他相信,抗氧化剂并没有已判定的有益健康的作用,但是他不同意服用抗氧化剂可能增加死亡率的结论。

猜你喜欢

  • 介绍女性肺癌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调查生活中患有肺癌的女性不再少数,很多女性因为肺癌失去生命。由于很多女性不了解肺癌的常识,错过了肺癌最佳的治疗时间。可见了解肺癌的常识是多么的重要。介绍女性肺癌的原因是什么1、厨房油烟污染:除了香烟,油烟也是女性得肺癌的一个重要因素。家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预后转归与护理要点

    【预后转归】肺癌总的预后很差,约80%患者在诊断一年内死亡,中位生存期一般在6~9个月左右。5年生存率不超过13%。影响肺癌预后的因素有:①肿瘤生长速度:预后与肿瘤生长速度成反比。②局部病变与远处转移:前者预后好,后者较差。③病理组织学类型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断依据

    1、病史肺癌早期常无任何不适,诊断较困难,出现明显症状及典型体征时往往已届中晚期。约80%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能手术的病例极少。咳嗽和吐痰常为肺癌的首发症状,多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可无痰或伴少量白色泡沫样痰,也可伴有较多脓痰。咯血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发病与病因病机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指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和肺泡的癌(不包括气管癌及转移性肺癌),简称肺癌。近几十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很多国家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发达国家最为明显。到目前为止,至少有35个国家的肺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首位。在我国,

  • 现代医学公认的肺癌发病因素

    1.吸烟50~6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已经确立了吸烟与肺癌的因果关系,在70年代国际肿瘤会议上已肯定吸烟是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而且吸烟量与肺癌发病率呈正比。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重度吸烟者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脱落,鳞状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及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