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人参与黄芪的药用区别

人参与黄芪的药用区别

人参与黄芪的区别使用

人参与黄芪是临床上常用的补气药,这是众所皆知的。既然都是补气药,为什么又要区别使用呢?因为人参与黄芪补气各有侧重,如果不区别使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再则,用之不当,还会增加病人的痛苦,造成药物之浪费。为此,笔者特将此问题书之如下,以飨读者。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黄芪味甘,性温,两者虽然都能补气之作用,但前者更强。此外,人参尚具有止渴生津和安神之作用,这是黄芪所不具备的。黄芪的补气作用,远不及人参,然而,黄芪其补偏于走表,其升阳、固表、内托和利尿消肿等功效,却为人参所无。鉴于它们之功效同中有异所以必须区别使用。

人参为大补元气之品,以其能益气固脱,所以,临床上多用来治疗大病或久病,或血脱致气脱而出现短气神疲,周身乏力,肢冷,汗出而多,脉微欲绝等。本品可单用,也可与附子或黄芪同用,且效果非常满意。大补元气还表现在补益肺肾而平喘方面,如人参配胡桃肉,或人参配蛤蚧治肺肾气虚喘息,或短气不足以息,声音低微,脉虚弱等,皆是其例。人参之补还在于善走中焦,也表现在健脾止泻方面。如人参配白术、茯苓、砂仁、莲米、山药、苡仁等,可治脾胃气虚引起的精神不振,四肢倦怠,食少便溏,或久泻不止等,就是明证。

止渴生津,乃人参之又一功效。因此,在临床上,可用来治疗下述诸种病证:1.热病伤津而见高热,口渴,大汗,气伤液耗,脉大而乏力,可用清热养阴药同用,如人参配石膏、知母等即是。2.温病或暑热伤及气液而见汗出而多,口渴神疲,或津气不足引起心烦失眠,短气自汗,心慌心悸,脉细而弱等,用人参配麦冬、五味子等治之,即是其例。

因为人参还具有安神镇静之功效,所以,它又可用来治疗心肾不交所致之惊悸、恍惚,入睡不安等,且常与酸枣仁、远志等同用。心脾两虚而证见神疲健忘,心悸怔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短气乏力者,用人参配黄芪、当归、白术、龙眼肉等治之,甚为效验。

此外,人参尚有壮阳作用,故随症配伍,可用来治疗阳痿之病。所以然者,以人参能补益肾之元气也。

黄芪之功效与应用,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补气升阳,长于升举之力。常应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崩漏及眩晕乏力,或短气不足以息等,并常与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等同用;二是固表敛汗。多应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若卫气不固,汗出,又复加外感风邪者,可与防风、白术,以固表逐邪;三是托疮排脓。常应用于疮痈久不溃破,或疮疡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又可用于疮疡溃破之后,气血虚弱,久不收口之患者,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伍金银花、皂角刺、蒲公英等用之;四是利水消肿。常应用于阳气不运所致之虚性水肿。通过黄芪补气健脾,使脾阳得运而水利肿消。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而兼有气虚的,亦可用之,且常与防己、茯苓、白术等同用。

综上说明,人参与黄芪之功效,有同有异,故不可一见气虚就即用之,而应详加辨别。否则,容易弄巧成拙,酿成误治。如邪热伤及气津者,用人参则宜,用黄芪则不妥。因此,应区别使用。

猜你喜欢

  • 中药可以用微波炉加热吗?

    随着人们对于养生的关注度提高,也越来越重视中医治疗的方法,这是由于中药成份对身体产生的副作用相比较西药来说没有那么的强烈。而现在医院里面推行的中药都是袋装中药包,这样能帮助患者节省煎煮中药的时间,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所需服用的中药是

  • 党参可以在平时用来泡水喝吗?

    大家都应该知道,党参是一种非常珍贵有用的中药材。大家也应该都有见过党参,党参的颜色和模样都是不非常的好看的,但是营养价值却不是一般的高的。党参的种类有非常的多种,单单中国就有了三十九种党参。现在有很多人把党参拿去泡水喝,这种做法是不是正确的

  • 艾灸排寒反应好吗

    通过艾灸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并且对身体有很多好处,比如进行艾灸能够行气通络,还能够扶阳固脱以及拔毒泄热等。不仅如此,艾灸还有很不错的防病保健效果。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提出过可以通过艾灸来预防狂犬病的理论。如果艾灸的穴位选择得当,可以起到延年

  • 脑血管硬化的症状

    脑血管硬化其实现代人高发的一种疾病,是动脉硬化中的一种,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很有可能会引起中风甚至还会威胁到生命健康,同时我们也知道这种脑血管硬化的疾病在初期发作的时候主要会有头晕冰痛,恶心等问题,而到了中期的时候又会出现一些不一样的问题。

  • 免疫力低下的表现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人的免疫力差的话,那么身体的抵抗力其实也都是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的,可以说良好的免疫力就是保证身体健康的一个根本的方法,因此对于那些抵抗力不好的朋友来说日常一定要想办法增强自己的免疫力,而要增强自己的力首先就要了解自己是否有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