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寿小云:中医脉诊解读身心奥秘

寿小云:中医脉诊解读身心奥秘

本报记者 海霞

寿小云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工作,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他长期从事中医脉象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对疾病脉诊和心理脉诊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并在挖掘传统中医脉学理论和融合各民族脉法基础上,把中医脉诊运用到心理学研究领域,形成了中医心理脉学理论。

20多年前,寿小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时,他给病人诊脉尤其用心。由于他善于脉诊,脉诊收集的疾病信息与他人不同,所以他的诊室叫脉诊专科门诊,慕名而来者不断,拥有大批“粉丝”。

寿小云在临床实践的同时,细心研读历代脉学著作,分析各种脉诊理论和方法,从中挖掘脉学精华,并吸收现代脉学研究成果,在脉学研究上提出了以病脉诊断体系和心理脉象体系为两大基本内容的脉学理论,开拓了中医脉学新领域。

构建脉象脏腑疾病诊断识别技术

在病脉诊断体系中,以《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脏器在寸口分布定位的模式为基础,以植物神经、神经—体液调节造成的寸口局部组织形态学变化为识别特征,结合传统28病脉涉及的心率、心律、心搏输出量、血液流畅度、血管舒缩阻力、脉搏力度、脉位、脉体等,构建了脉象脏腑疾病诊断识别技术,形成了临床实用的脉象诊断体系。

中医诊脉主要诊寸口脉。但寸口的寸、关、尺三部脉的跳动并不是均匀一致的,某个局部可以明显不同于其他局部,如寸强尺弱、关细无力等。寿小云认为,凡是脉动有差异的地方就是独动点。独动点的异常搏动是对应脏腑器官疾病的反映,即中医“是动则病”的脉学理念。诊脉的关键,一是确立脉象与脏腑组织器官对应的候诊部位(脏腑功能区反应点);二是对候诊部位异常搏动点的脉象信息加以提取;三要对提取的脉象信息加以综合分析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区分。

寿小云的病脉诊断体系中,诊脉部位的精细和对脉管周围组织的细微体察是关键。

关于寸口脉诊部位,他认为《素问·脉要精微论》的描述最为详尽和实用。把寸口脉由寸、关、尺三部再细分为寸前、寸、关、尺、尺后五个部位。五个部位分候脏腑,不但可以了解五脏六腑功能状态,还可从寸前了解头部(胸喉),从尺后判断少腹、下肢等。他还沿用《素问·脉要精微论》的方法,将寸关尺分前、中、后、内(上、中、下)、外(上、中、下),分别对应不同脏器,用“上竟上”、“下竟下”的原则以“见微知著”,使脉诊分候脏器扩大到了全身,拓展了脉诊判断疾病的范围。此法与上述五个部位脉诊法相互参照,使其对疾病部位的判断达到了更准确的地步。

在脉象诸多信息的拾取中,传统对28病脉的诊察主要是体会压力波变化,但特异性较差。寿小云认为,中医脉象独动理论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感觉寸口脉血管壁和血管周围组织细微改变所致的脉象局部形态改变。正是由于寸口与脏器间存在直接的对应效应和脉象反应点,所以各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变化,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在寸口脉上表达出来。如血管周围组织出现增生、小结节、张力加大或隆起、组织虚软或凹陷等微形态学改变时,经过精细触摸,可以得出病位、病性等方面的特异性判断。寿小云举例说,下肢坏疽患者,尺脉近心端(尺后)血管可见钢丝样紧张痉挛,而手掌坏疽患者寸脉出现钢丝样紧张痉挛。有结石者,相应位置脉管上呈现沙石样结节;息肉者相应位置脉管上呈现肉筋样结构等等,这些脉象特征明确、专属性强,是疾病脉诊的重要依据。

对中医心理脉象的探索

寿小云“诊必言脉”,善于从病人脉象中发现问题。在长期临床脉诊实践中,他渐渐发现一种现象,即在摸有些病人的脉时,自己也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询问病人,常常发现病人受到过严重的情绪刺激,或存在显著的心理问题等。之后,他有意识地摸索和总结,慢慢地发现了一些心理异常的脉象特点。例如大怒时左关肝部位会凸起,强力搏动;恐惧时尺脉则变得细紧振颤,这是心理脉象诊断的物质基础。

有一位旅居国外的成功女士,找寿小云看病时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以胃口不好和失眠就诊。正常的病脉诊断之后,寿小云判断其为胃寒,处方并嘱其少吃冷食。但这个病人右尺脉的显著形态引起了寿小云的注意,他从病人脉象反映的心理状况上,发现病人性格自主自立,必有所作为,但当前却有较大心理负荷,遂告知病人调整心态很重要。病人听后很惊讶。后来她来信说,回去除了按时吃药外,还积极调整心态,症状渐渐好转。

像这样的就医者,寿小云遇到过很多,他将脉诊中得到的疾病信息和心理信息综合分析,针对病人的心理障碍和症状,以心理疏导配合药物治疗,常常使临床疗效大大提高。

寿小云说,这种被称为“脉象读心术”的心理脉诊,从历史上看并不神秘。《黄帝内经》就揭示了人体心理情感和脉象的关系,指出人体惊恐、恚恨、劳心等各种心理活动都能使心神受扰,血脉不宁,脉象则随之变化;《伤寒论》中提到人心理活动时出现的十几种单脉和相兼脉;其他历代许多医著中也都有心理脉象的记载。

寿小云认为,中医心理脉象的诊断自古就有,在临床是可信可行的,人类的心理活动通过脉象可知、可识、可读。中医心理脉象就是把古代心理脉象方面的研究系统化、条理化,再应用到医疗实践中去的一门中医心理诊断技术。

关于中医心理脉学的研究与运用,寿小云发表过多篇论文,1998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寿氏心理脉学与临床》一书。他提出的脉象振动觉、脉象温度觉等新的脉诊手段,为脉诊增加了新的信息来源。尤其脉象振动觉的频率变化多端,特异性强,是许多脉象,尤其是心理脉象的主要鉴别指标。

现在请寿小云进行心理脉诊的人各种各样,向他拜师学习的人也很多。他说,心理脉诊不仅可用于心身疾病的诊断,还可为择业、择偶、儿童成长、预防犯罪等提供帮助。他现在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讲学,希望更多的人重视脉诊、掌握脉诊,并通过整理传承,使中医脉诊的经验以流传发扬。

猜你喜欢

  • 为什么有的人到夏季也会出现怕冷的症状?

    大大家都知道我如果我们冬天怕冷是正常的,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夏天也怕冷呢?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说一说,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那么今天呢,就看了一个患者,就是特别怕冷怕风,然后夏天也要穿上棉服,那么现在又要到夏天了,其实有些人呢

  • 患者胃痛症状日久有下坠感,伴有肠鸣腹泻,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个女性患者,44岁,胃疼这个毛病很多年了,有时候隐隐作痛,有点还有呕吐,有时候反酸,饮食也下不去,觉得胸脘部就是比较胀闷,腹中有时候肚子咕噜咕噜响,她自己感觉就像打雷那么响,大便有稀溏的,每天呢有三四次,然后身体还是比较消瘦,气短愿意

  • 一虚就吃六味地黄丸?分清是哪种虚很重要!

    关于中医药这个应用这块儿啊,我建议大家还是用中医辨证更精确一些,我不建议大家随便就去吃这个六味地黄丸。那么中医讲究这个辩证啊,虽然它是一种宏观医学,但是辨证施治这块儿,通过这个辩证呢,更精准一些,不光有利于用药的疗效,有利于就是辨清患者的体

  • 胃脘部灼热胀痛是什么原因

    今天讲这个患者是李女士,61岁,它的主要表现就是胃脘灼热胀痛有四年了,近一个礼拜是比较加重,她有这个胃脘部灼热胀痛,然后还有这个胸部一个痞满,觉得胸闷,类似于胸闷的感觉,还有点恶心有干呕,有反酸。那么胃镜检查呢,她就是一个慢性萎缩性胃炎,期

  • 排便困难,大便干结千万不能忽视

    大便排出费劲,这一类患者呢,常常是四五天不排便一次,有时候就感觉这个大便呢,在肛门口就是排不出来,甚至严重的患者呢,排便一次以后,肛门部都有坠胀感,最严重的患者就是脱肛了啊,由于这个过度用力吧,就是出现直肠脱垂,脱出肛门之外,那么今天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