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科学家研究从木桶理论谈养生

科学家研究从木桶理论谈养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衰老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了。医学上一般把衰老分为两类:即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从生命发展规律来看,衰老是必然的,生命总要死亡,而衰老是死亡的前奏。生理性衰老导致的死亡属于生理性死亡,即“老死的”。由疾病导致的衰老称为病理性衰老,它所导致的死亡是病理性死亡,即“病死的”。这两种衰老有原则上的区别,前者是正常的,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而后者是异常的。就目前来说,真正“老死的”太少了,大多数人是属“病死的”。

科学家认为,人的正常寿命应为120岁左右,而寿命较长的人也不过八九十岁。但是,我国目前健在的河南省南阳县的老寿星吴云青就高达161岁。所以,抗衰保健、抗衰延寿应该是人类活动的最大目的。因为生理性衰老虽不可避免,但可通过养生保健,防病抗病而得到有效的延缓。那么,应当采取怎样的保健措施呢?

据统计,流行于我国的抗衰老理论就有40多种,各种抗衰延寿的保健措施多达100余种。应该说,这些理论各自有其一定的道理,也有一定的根据,实施起来也有一定效果。而国内外学者新的研究认为,上述理论或措施均不全面,虽能获一定之功,却难以收全面之效,还不能真正解决延年益寿这个问题的根本。所以,近来世界各国都十分强调养生保健应采取全面的、综合的措施,有人将此称之为“养生木桶论”。

木桶由几块木板箍成,其盛水量是由这几块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的一块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这块短板所限制,其他的木板再长也无济于事。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又称“短板效应”),只有加长这块短板,才能增加木桶的盛水量。

这一理论引申到养生保健上来。养生保健的效果是由其本身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所决定的。如果只采取一两项措施,例如只练气功,或只练跑步而忽略其他方面,都不能达到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遇到。不少人经常挤出时间来做锻炼,而其他方面则被忽视,特别是缺乏针对性,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有一位老人,睡眠一直不好,腿部常抽筋,为治此症,他就坚持练气功,结果还是未见效。最后找医生诊断为缺钙,补钙后很快奏效了。原来他的症状是因营养性缺钙所致,由此体会到单练气功或体育锻炼还不够,还要注意营养、生活规律和及时检查身体等。

过去人们有个错误认识:要想取得锻炼效果就必须吃苦,“不吃苦便无收获”。在美国被称为“慢跑旋风”的倡导者费克士可说是家喻户晓,他所著的提倡慢跑、阐述慢跑优越性的书十分畅销,曾9次再版,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许多人通过参加慢跑收到很好的效果,费克士本人也身体力行地坚持慢跑。此时有人劝费克士检查一下身体,若有心脏病则不适于慢跑。但他不听,认为慢跑可治百病,即使有心脏病,也会在慢跑中痊愈。结果,他在慢跑中死于心脏病,倒在路边。人们从费克士这一“慢跑明星”的事件中看出了养生保健不能单打一。固然,不能因此而否定慢跑的作用,但也不能夸大其作用。

我们现实的情况,采用单一养生措施的人比比皆是,他们只加长组成木桶的一块木板是不够的,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不能起全面的作用。正确的要求是应该采取全面措施,特别是要采取加长“短板”长度的“措施”。

猜你喜欢

  • 甲亢危象中医诊疗技术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是指甲亢表现有急剧的致命性加重。这是甲亢少见的并发症,病情危重,病死率很高。甲亢危象常在未诊断或治疗不彻底的久病甲亢患者中发生,女性多见,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少见。特征为发热,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以及循环系统、中枢神

  • 久咳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3)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某某,男,24岁。2007年10月28日初诊。患者经常咳嗽10余年,自觉腹中有寒气上涌而咳,痰少,痰质稀白,时有发灰,稍饮凉水便可引发咳嗽。纳可,喜热饮,腹部怕凉,大便不爽,曾服三仁汤无效。舌质红,苔微黄腻,脉弦数。辨

  • 滋肾解毒汤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山茱萸9克,山药15克,熟地黄15克,干姜3克,茯苓12克,牡丹皮6克,熟附片3克,生甘草30克(或生甘草皮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所创,系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之常用

  • 沙参麦冬饮治剥脱性皮炎

    马建国 马龙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某,女,68岁。半月前颈部、腹部、双上肢、腰部、双小腿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发痒,自行用雄黄酒、红花油外搽。两小时后局部皮肤潮红,并逐渐扩展蔓延至头皮、颜面、躯干、四肢,呈现出大片状弥漫性红色皮损,上覆细薄糠

  • 低血糖危象中医诊疗技术

    凡因某种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表现,称为低血糖症。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症严重时可致昏迷。临床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