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藏医学的人体构造

藏医学的人体构造

青藏高原居住的藏族同胞,自古以来就有实行“天葬”的习俗。由此,藏医对人体的构造有较具体和深入的了解,在各种传统医学体系之中,可以说是最先进的一种。

藏医认为,人体有七种基础物质和三种秽物。这七种物质为血、唾液、骨、髓、脂肪、肉、精等。这七种物质都是有形的、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相互间协调和平衡,任何失衡都将引起人体发生疾病。而三种秽物则是指粪便、尿液和汗液。

藏医认为,全身共有骨头360块,其中颅骨4块,头背骨8块,劲背骨2块,脊椎骨28块,胸骨15块,肋骨24条,牙齿32颗。四肢大关节有12个,小关节有210处。韧带16处,头发有21000根,汗毛孔有1100万。古代藏医已经叙述了人体内一些管线系统,即脉管,包括白脉和黑脉。其中的白脉十分重要,《四部医典》对此有一段描述,说“从脑部脉的海洋里,象树根一样向下延伸,司管传导的水脉有十九条。”白脉如受伤或患病,则可引起肢体的运动失调,这与现代神经的概念颇相一致;而藏医所说的黑脉,认为它象树枝一样,有的与脏腑相连,有的与皮肤肌肉相连,其分支有大干脉,有小脉700条,更有微细的脉道遍布全身。从其特点来看,应该是现代的血管。

人体内的器官,藏医也认为有五脏、六腑。五脏指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肾脏,六腑指小肠、大肠、胃、胆、膀胱和三姆休(指男性的精囊,女性的卵巢等与生殖机能有关的内脏)。藏医形象地给这些脏腑打了比喻,认为心脏为国王,坐在宝座上;肺如大臣和太子,有五叶为母肺,有五叶为子肺;肝脏和脾脏则是大小后妃;肾脏象托着屋梁的外臣;精囊、卵巢象珍宝库;胃象一口炒锅;小肠大肠象王后的奴仆;胆象悬挂起来的鼓风皮袋;膀胱好似盛水的陶罐。此外,藏医对身体的每一部位,每一个结构都有形象的比喻,包括脊椎、髓骨、胸骨、肋骨、命脉、脉络、肌肉,皮肤、锁骨、肩胛骨、头部、五官、头盖骨、头发、横膈膜、双手、双脚等等,都已经提到,如认为头发、头盖骨象屋顶,肋骨如椽子,脊柱如柱子,肌肉如砖瓦等。这已充分表明,藏医对人体的局部解剖学有较深的了解,尽管对这些构造的形象比喻并不完全恰当。作为一种古代传统医学,当时还缺泛实验手段,尤其是没有精巧的仪器,所以无法象今天这样科学而精密地认识人体。但是,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古代藏医已有了对人体粗略而笼统的认识,而且也是较为科学的。

猜你喜欢

  • 湿热久除不去怎么办

    湿热久出不去,五个方法可以帮你把胃,肝,膀胱,大肠,关节的湿热赶去。这个脸上出油爱长痘,早晨起来口苦,一吃饭就肚子胀,胳膊腿上长湿疹,舌质发红,舌苔黄腻,这就是身体里边有了湿热。我们今天给大家分享五个方法,不管是湿热藏在哪里,都能把它赶出去

  • 肾阴不足有哪些症状

    中医有一句话叫阴虚则痛,阴液在体内起到滋养润滑的作用,那阴液不足,压不住阳气,就会产生虚火,虚火灼烧,我们身体就会隐隐疼痛。还有渗出水和体内的阴液息息相关,所以就会出现以下六个部位的疼痛。第一个就是腰痛,腰为肾之府,肾阴不足,不能温煦腰部的

  • 入睡难疏肝,容易醒调脾,睡不沉补肾!

    我们中医常讲辨证治疗,其实每一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导致失眠的问题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啊。有人入睡困难,翻来覆去整晚睡不着,有人睡着了之后他容易醒过来,一晚上醒来七八次,烦的不得了,甚至还有的人睡着之后人没有睡,差不多旁边有人喝水,他都知道似睡非睡

  • 龙胆泻肝丸能治疗这9种病

    第一个啊尿频尿急,夜尿频繁,小便灼热发黄,情绪激动,这个时候湿热下前潜尿液黄就是主要的标志,可以参考龙胆泻肝丸。第二个,便秘我们说到肠道津液不足,肝火烧灼,那这个时候会口干,口苦,口臭,舌苔黄腻。也可以参考龙胆泻肝丸。第三个,腹泻拉肚子,那

  • 肝不好有这5种表现,一招教你养肝调肝

    我们中医常说啊,肝主藏血,主一身的气机疏泄,肝主筋,肝开窍于目,所以说肝的健康与很多脏腑都有关系,这个肝不好,人容易倒下,一点都不夸张。肝不好具体的表现有这些。首先,失眠多梦,肝藏魂,肝血亏虚,肝不藏魂,治疗需要养肝血,养心安神。那如果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