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论辨证论治十法(2)

论辨证论治十法(2)

赵法新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剂型合宜

中药剂型,多种多样,古有汤、丸、散、膏、丹,今又发展有胶囊、颗粒、冲剂、片剂、注射剂等更多剂型。剂各有特长,病也多样,人各不同,力求合宜,优势互补,药力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所以,要求剂型与疾病、个人都要合宜。盖汤者,荡也,力大、效猛,犹扫荡之势,多用于初诊、急病、重症,具稳、准、狠的优势;丸者,缓也,崩解慢,吸收缓,效力续,方便快捷,故适用于慢病、缓症的恢复期;散者,散也,弥散快,起效速,最适宜胃肠病及小儿;膏者,剂也,内服为滋膏,滋补之剂也,外用为膏药,径捷效速,直达病所,外治是也;丹者,剂也,按成方配制,颗粒或粉末状,名贵内服之丸,称丹,如小金丹,疮疡外用之粉末亦称丹,如三仙丹、红升丹、白降丹;胶囊者,药被食用胶包裹,以防气味之外泄,亦具丸散特点,方便卫生、含量标准;冲剂、颗粒,皆开水冲调、内服之剂,亦具汤剂之犹点,起效快捷,携带方便;片剂者,精制质纯,量准方便,可与丸剂媲美;注射剂,为目前最精制之剂型,质纯量准,为急救独辟蹊径。总之,应因证、因药、因人而优选最适宜的剂型,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煎服用法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医学源流论》:“煎药之法,最宜深究,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又说:“大部发散之药及芳香之药,不宜多煎,取其生而疏荡;补益滋腻之药,宜多煎,取其熟而停蓄。此其总诀也。故方药虽中病,而煎法失度,其药必无效。”足见汤剂煎煮方法之重要。汤剂是中医临证用药的主要剂型,具有力大功专、起死回生、扫荡祛邪、权变加减、量身定做、方证合宜、无可替代之优势。其质量把握是多方面的,其中,与饮片炮制、煎煮方法、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用水用具等关系至为密切。因而,历代医药学家都很重视,几千年来,一直沿着“多溶出少耗散”的主轴代有发展。

至今韩国煎药机已引进10年,风靡一时,虽有诸多优点,但从根本上违背了中医药理论。传统中药煎煮方法、用具多有不便,尤其不能保留其芳香挥发成分。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修订《煎药房管理规定》,提出“煎药机应符合中医药理论、在常温下进行、应煎两次。材质规定为陶瓷、不锈钢。”但二代煎药机虽改两煎,不够理想,余无大变,仍是在高压、高温下进行。为此,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于2007年拨专款立题“中药煎服方法研究”,通过文献理论整理研究,撰《古今中药煎服方法述评与机具设计思路》,设计了《实验研究方案》,以银翘散等四个经典方为代表,考查煎煮器具、时间、次数、火候及挥发油、药材粒度等对汤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其结果证实有显著影响。对汤剂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者,优选出:①用具:“密闭冷却回流煎药壶”;②煎煮次数:2~3次;③煎煮时间:头煎30分钟,二煎40分钟,三煎30分钟,称“三四三”煎药法;④浸泡时间:凉水浸泡30~60分钟至透;⑤药材粒度:颗粒(绿豆大);⑥火候:文火令小沸。

猜你喜欢

  • 为什么把脉能知道身体状况

    中医看病说三个小指头,一个小枕头,再看一个小舌头,病就看出来了。这三个小指头说把脉,左手这三个指头是心、肝、肾、右手三个指头是肺、脾、命。一把脉基本上内脏的问题就出来了,因为我们看病是望、闻、问、切,这个切就是切脉,又叫把脉。电影里面说,弄

  • 听老中医说失眠

    人生平均寿命75,25年都在床上,人群里边包括我们自己有多少人失眠呢?实际上这个数字挺很可很可怕的,几乎每三个成年人,两个人都失眠,所以睡眠是一个大问题,我们每天24小时睡觉是八个小时,就1/3在睡觉,所以睡眠太重要了,所以睡眠很重要,但是

  • 中药刮油茶

    中医认为,肥胖的原因是由湿、痰、水滞等形成的。因此,轻食以健脾胃、利湿、利水为最佳,茶的作用就在于此。它清热利水,化痰消食,温脾胃,乌龙茶。铁观音是一种很受欢迎的茶。大鱼大肉后,人们习惯于冲一杯香茶,因为喝一杯香茶会让胃更舒服,使用它来消除

  • 夏季科学减肥

    小满节气一到,很多人就把减肥列入议事日程。你应该了解如何科学减肥。穴位埋线可减肥。埋线减肥是在传统针灸减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医生判断肥胖的原因,为每个患者设计不同的减肥穴位处方,通过穴位刺激控制食欲异常,提高基本代谢率,调节脏器功能不

  • 肥胖的危害

    一,糖尿病肥胖引起的最常见的是糖代谢异常。体重增加后,脂肪含量增加,胰岛功能相应下降,胰岛素降糖能力下降。因此,身体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补偿这种能力的下降。临床上称这种状态为胰岛素抵抗。当身体的补偿功能不足以弥补这种胰岛素功能下降时,就会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