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五苓散治秋泄

五苓散治秋泄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

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简称秋泄),常用此方。秋泄系小儿秋冬季最常见之腹泻,为感染轮状病毒所致,常见于6~24个月之婴幼儿,临床表现为“三多”(即大便量多、水分多、次数多),为自限性疾病。然处理不及时,亦常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目前西医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中医学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肾常不足”,最易感受湿邪,使脾胃功能发生障碍,而引起泄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湿胜则濡泄”,《难经》曰:“湿多成五泄”,皆直言病因。然石氏认为,小儿秋冬季脾胃每易为寒湿所困,故而秋泻系小儿脾肾两虚复感寒湿入侵,导致肾虚无以暖脾,而致脾运失常发生泄泻,与一般的小儿泄泻有着显著区别。因五苓散能温肾健脾,化气利水,故用治该病,似切实用。

方中以泽泻渗湿利水为主,猪苓、茯苓帮助利湿,复以白术健脾,则能更好发挥运化水湿之作用;桂枝一药,宣通阳气,助全身气化以利水。然临床运用时,石氏常在此方基础上辅以葛根升清降浊,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行,同时配合车前子利小便实大便。亦常根据小儿脾肾不足之生理特点及《本草纲目》云其可“治肾泄”之记载,增入补骨脂一药,疗效有所加强。石氏认为,五苓散不惟治秋泄有殊效,随证加减,治四时之腹泻,亦能获取良效。如呕吐明显者加藿香、竹茹;高热烦渴加知母、木瓜;大便腐臭加山楂、谷芽;四肢发凉加制附片、官桂等。

石氏认为,五苓散治疗小儿秋泄,疗效确切,可作专剂观之。

病案举例:姚某,男,10个月大,2002年12月13日初诊。20多天前因腹泻水样便而就诊于多家医院,均诊断为“秋季泄泻”,予双黄连颗粒、思密达、乳酶生口服,静脉补液,始终不能治愈。刻诊:腹泻水样便,每日达10~15次,且量多,神疲纳少,呕吐腹胀,舌淡苔白,指纹淡红。此脾肾内虚,外受寒湿,湿邪困脾,发为泄泻,当温肾健脾,升清降浊,予五苓散加味。处方:泽泻12克,猪苓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桂枝3克,补骨脂6克,车前子6克(包煎),葛根10克,藿香6克,木香6克(后下),砂仁6克(后下),甘草3克,水煎频服。两剂后腹泻停,呕吐止,精神转佳,已喜进食,病告痊愈。

猜你喜欢

  • 如何避免清晨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除了日常规律服用降压药之外,早晨最不应该做的就是这三件事儿,第一就是起床过猛,或者这个早晨起来还没有服药的情况下,就开始锻炼身体,剧烈运动。这样,对血压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会使血压迅速升高,严重的,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因为我们

  • 如何判断脾虚还是脾湿?该怎样调理?

    咱们首先说脾虚,脾虚它主要的症状是乏力、气短,中医讲,脾主气,脾主要运化气血,脾虚的时候,当然了气不足,气不足就会乏力、气短,没有劲、胸闷。脾虚,脾胃是相等的,那脾虚的时候食欲不振,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吃完了之后,也觉得不消化,然后,会有大

  • 经常腰痛与这3个原因有关,教你有效缓解

    现在网上有很多这种很火的视频,教你如何锻炼核心肌群,我们所说的腰托,实际上并不是骨质本身的问题。是因为核心肌群在这个竖脊肌,还有这个相关的肌群,是没有办法,没有能力固定住你的这个脊柱,所以造成了脊柱,前后或者左右的移动,造成了关节的错位,或

  • 血管堵塞4个自查小妙招

    但是如果没有严格的服药和饮食起居这些注意的话,那么支架里边还会发生再狭窄,一样会导致再次堵塞。一般,患者自己评估自己血管堵塞的情况,一般是用症状来判断的,那么典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就会是以阵发性的胸闷胸痛为主,比如这个患者稍微活动一点儿,或者

  • 饭量越小越健康,吃得少寿命长是真的吗?

    咱们现在,营养比较过剩,人摄入热量比较高,所以现在不管是冠心病,高血压,还有糖尿病,发病的年龄,都日趋前移了,所以很多人就说应该吃得少,甚至以前我们这个古代的一些传统的观念,也提出过,叫过午不食,因为这样是最健康的。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