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半夏为调和阴阳之要药

半夏为调和阴阳之要药

王昆文 四川自贡怡康中医诊所

《内经》十三方,所用药物大约有三十来味,半夏是其中之一。仲景书中用半夏者共计42次,居第6位。除“出汗”外,凡《本经》述半夏主治,仲景皆有相对应的专方。如治“伤寒寒热”之大、小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治“胸胀咳逆”之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越婢加半夏汤;治“头眩”之小半夏加茯苓汤;治“咽喉肿痛”之苦酒汤、半夏散及汤;治“肠呜”之半夏泻心汤;“下气”之葛根加半夏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等。概括言之,半夏乃一调和阴阳之要药,邹润安先生在《本经疏证》中用长达4382字的文言对半夏一药做了精辟的阐释,用他的话说,就是其功“不容殚述”。

能使人身正气自阳入阴

《内经》所谓“卫气行于阳,不得入于阴,为不寐,饮以半夏汤,阴阳既通,其卧立至”,是将半夏用于交通阴阳之最早记载。清代医学家邹润安进一步地阐释说:“头为诸阳之会,阳为阴格则眩;咽喉为群阴之交,阴为阳搏则肿痛。肠鸣者,阳已降而不得入;气逆者,阳方升而不得降。汗出者,阳加于阴,阴不与阳和。凡此诸证,不必委琐求治,但使阴不拒阳,阳能入阴,阴阳既通,皆可立已。”这就是他认为半夏能治疗以上诸证的根本原理,即在于该药能交通阴阳,“使人身正气自阳入阴”。他说:“是故半夏非能散也,阴不格阳,阳和而气布矣;半夏非能降也,阳能入阴,阴和而饮不停矣。”所以,那种认为半夏能“散结消痞”、“降逆止呕”,还仅是停留在认识的表层,还未看到半夏有交通和调和阴阳的功效。其实,这才是它最值得看重和加以利用的。

半夏主和,可润可燥

明确提出“半夏主和”这一论点的,是邹润安。他是在对以“大、小”命名的12个方剂的阐释中提出来的。他先解释了大、小青龙汤,大、小柴胡汤,大、小陷胸汤,大、小承气汤,大、小建中汤和大、小半夏汤,何以分别以大、小命名的由来,即“夫青龙,兴云致雨者也;陷胸,摧坚搜伏者也;承气,以阴配阳者也;建中,砥柱流俗者也。是四方者,以功命名,则当大任者为大,当小任者为小。惟柴胡与半夏则以药命名。以药命名,则柴胡主疏,主疏则疏之大者为大,疏之小者为小;半夏主和,主和则和之大者为大,和之小者为小。”其中“半夏主和”的见解多么独到!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邹润安对于大、小半夏汤的比较,从治证、病机,以及半夏所发挥的作用上,都作了深入的剖折。他说:“小半夏汤是耕耘顽矿而疏通之,使生气得裕;大半夏汤是沃泽不毛而肥饶之,使生气得钟。”因为两方证虽然俱病在胃,“第‘谷不得下’之呕(按:指小半夏汤证),是胃逆有火,可见胃犹有权;至于‘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完谷不化’(按:指大半夏汤证),胃几于无权矣。故小半夏汤劫散其火,胃中自安;大半夏汤则将转硗瘠为膏腴,用人参不足,又益以白蜜,即水亦须使轻扬泛滥,不欲其性急下趋,化半夏之辛燥为宛转滋浥之剂。”可见小半夏汤之用半夏,是取其辛燥劫散,而大半夏汤之用半夏,不是取其燥而是取其润(即滋浥),目的是要使整个方剂起到一个“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效果。如此,半夏既可燥又可润,邹润安以大、小半夏汤为例作了生动的说明。

另外,邹润安还认为,治疗腹胀满的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实为和中之剂,其著力处全在小半夏汤。半夏之用,神明变化极矣”。

半夏主中焦气逆

中焦为阴阳交会之所,“中焦如沤”,司升清降浊之职,所谓脾升胃降也。虽然《本经》云半夏主“下气”,但下气并不等同于治呕,它还能治“心下坚、胸胀、咽肿、肠鸣”等。

邹润安认为,半夏主中焦气逆,不治诸气奔迫于肺,即“半夏下气之功,断在中而不在上”,“仅能使气不自中焦逆”,所以它与杏仁、五味子、射干、菖蒲等主上气、能使逆气自上焦而降者有别,不可混同。

气逆也有虚、实的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以姜,夏二味药组成的方剂,即小半夏汤、半夏干姜散、生姜半夏汤三者要区别运用的原因。这三个方剂都涉及到同为上逆之病的呕、哕、喘之症,但小半夏汤证(中宫气水相忤,欲逆于上)气逆而实,故佐以走而不守之生姜,且夏倍于姜(以夏之性烈于姜之性);半夏干姜散证则气逆而虚,故佐以守而不走之干姜,且姜、夏相等,又仅服方寸匕,还用浆水煎之以和其性。而生姜半夏汤证,全在病人意中(即自我感觉,如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等),就不能仅用降逆一法,而须用主于横散之性的生姜加倍以捣取其汁,并先煎半夏而后纳之,如此“使姜之气锐,夏之气醇,(姜之)散力迅疾,(夏之)降力优柔,其与小半夏汤用意正相胡越(既相反)”。由此可见,同属于降逆之性的半夏,因裁成辅相之宜而使治证有别。

半夏为治阴邪窃踞阳位之要剂

仲景曰:“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邹润安认为,病发于阴者(非热)始终不可下。否则,“阴邪自外入内,其溜于下部者无论己,其窈踞于阳位者,治法舍半夏其谁与归?”所以能降逆消痞的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覆代赭石汤,诸方皆有半夏,这是必不可少的,是由半夏生成时令的特殊性(生于三阳开泰之后,成于一阴才妒之时)所决定的。邹润安说:“禀此阴阳相间之德,滑燥悉具之能,又何得不从阳入阴,治踞于阳位之邪哉?”(按:阳位,应指中焦以上,包括胸中。)

总之,半夏能降,能散,更能和;不仅能燥,而且能润。《成方便读》说它“能和胃而通阴阳”,可谓要言不繁。自《内经》而下,该药己被应用了不下两千年,至今依然疗效凿凿。藿香正气丸、保和丸、二陈汤、半硫丸、半夏白术天麻汤等方剂中都少不了它。笔者认为,半夏虽然不属于补药,但如果应用得宜,可治疗许多种病症,从而达到如邹润安所谓“阳和而气布”、“阴和而饮不停”的效果,“但使阴不拒阳,阳能入阴,阴阳既通,皆可立已”之言绝非虚语。知半夏者,其润安先生乎!

猜你喜欢

  • 阳气不足百病生,阳气不足有哪些症状

    首先呢,一个就是唇舌无力,可能临床上很多人都不会注意,怎么知道这个舌头和嘴唇儿没有力量呢?其实在这点上,中医我们常说的懒言少语,不愿多说话,这也是唇舌无力的一个表现。还有一点呢就是。舌头有齿痕,包括嘴唇的干裂,嘴唇的颜色的改变,这些都可以说

  • 患者排便困难无力,中医一招帮你打通

    这个患者是一个王女士, 28岁,她的主诉便秘症状有十余年,这个患者是大便呢,平常是三五天一次,最近这患者发现呢,就是她有便意,但到厕所的时候就没有力气排出,爱出汗,气短,大便其实不是很干硬,成条形的,有时候会有黏滞不爽,有胃胀,有腹胀的一些

  • 胃糜烂不吃药能自愈吗?做到这三点好得快

    这个是临床上消化系统一个比较常见的疾病,很多原因都可以造成糜烂性胃炎,比如说我们的常见的是胆汁反流啊,对我们的胃黏膜造成损害,可以造成这个糜烂性胃炎,具体来说,在胃镜下为什么称为?糜烂为什么有时候称为浅表,简单跟大家说一下,就是浅表吧,他这

  • 晨起口臭伴有反酸烧心,中医帮你祛除病根

    这个患者是一个严女士, 43岁,主诉啊就是这个口臭伴胃脘疼痛有三个月,这个患者三个月前,就自己感觉这个口臭是不可接受的,常常这个贪食辛辣食物,所以说口臭又会加重。伴有这个胃脘的有一个隐痛,还有胀闷不适,平时脾气比较大,容易急躁易怒,还有感觉

  • 嗓子有异物感还在当咽炎治?千万别再陷入误区!

    在临床上经常见到这一类患者,就是感觉嗓子里有东西,咳嗽咳不出来,一般呢都当咽炎治了好多年。比方说临床见到一些患者是老师用嗓子讲话比较多,呃,讲得多的时候会感觉声音嘶哑,然后嗓子也比较累啊,气力也不足。到耳鼻喉科去看,那么这个咽部啊,有这个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