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进补需科学大补特补是误区

进补需科学大补特补是误区

秋季进补是中国人的传统。国庆节过后,随着暑气慢慢消逝,气温逐渐降低,很多市民打算补一补,调养一下身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医专家林禾禧为打算进补的市民“指点迷津”。

林禾禧介绍,传统医学认为,冬季以寒为主,而寒为阴邪,人体受外界环境影响,阴气也随之增加,太多的阴气积聚就会伤及人体的阳气,因而在冬季到来之前,人体需要储存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抵御严寒,所以秋季进补就很有必要,可以让人体更好地“过冬”。“不过,进补也不是随便买点补品补补,或者购买一些药材来炖点汤喝就叫进补了,关键是要正确地补,健康地补。千万不可随便乱补,或者大补特补。不恰当的进补方法不仅收不到预想的效果,有时还会损害健康。”

很多市民进补陷入了误区,认为人人都需要进补,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秋季进补应该是“因缺而补因人而异”的。中医讲究“虚则补之”,是针对“虚”而言的,只有人“虚”时才需进补,体不“虚”者只要将日常三餐按时按质吃好就行了,不必特意进补,否则会适得其反。而且,进补时还应该分清是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是心肝脾肺肾哪一种虚,还是几部分同虚。这几种虚症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是两种或几种相兼出现,所以在进补时必须谨慎,根据症状的不同来量身进补。熬汤时可以放些高丽参、洋参、党参、当归、川芎、淮山、莲子、红枣、黑枣、白果、白芍及肉桂等中药材,这些中药材一般都适合全家享用。

此外,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秋天气候干燥,容易出现阴虚火旺,继而出现口干舌燥、双目干涩、干咳等各种干燥症状。所以秋季进补,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预防秋燥,市民应尽量多吃滋阴润燥的食品,如莲子、银耳、猪肺、鹅肉、白鸭肉、萝卜等。其实,防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可以在白开水中加点蜂蜜,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如果秋燥表现较为严重,也可以进行适当的中药调理,但是药补前一定要先到医院检查,根据医嘱酌情用药,对于人参等名贵中药,市民不能随意过量食用,以免出现鼻孔流血、血压升高等代谢紊乱症状。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炎热的夏天,使得人体能量消耗增大,体内的营养物质相对缺乏,又常食生冷食品,所以会出现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这时如果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肝脏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状况的消化器官难于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林医生建议市民在秋季进补之前先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像鱼、莲子、山药、藕粉等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然后再循序渐进地补,当然要适可而止,切忌大补特补,进补过量难免会出现秋膘。

这个时节新鲜的蔬菜瓜果也是很好的进补食材,如多吃芹菜可防治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健胃,多吃南瓜能有效防治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及肝炎。也应多吃水果,水果中效果最好的是梨,其次像甘蔗、香蕉、苹果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猜你喜欢

  • 脱发是病吗?

    我们中医讲发为血之瘀,就是头发与血有关系,为什么好多这个血虚的病人会引起脱发,血虚的话,对我们这个这个头发的营养达不到就会脱落,最常见的熬夜的病人,看看平时这个门诊上的白领,这女同志会多一点,这个熬夜心情不好,时间长了,头发脱落,不是完全脱

  • 打呼噜是病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打呼噜是一种疾病,打呼噜比较多的是胖人,因为好多胖人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所以容易打呼噜。打呼噜就是我们睡觉时,坐着时气道是通畅的,躺着时腺样体盖住气道了,轻的话可以不管,但是重的话,我们医学上叫睡眠障碍综合征,严重的人睡觉的时候都能憋醒

  • 中药太苦可以加糖吗

    中药太苦加点糖?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很多儿童还是忍不住那个苦味,喝几口就吐掉。因此很多妈妈在给孩子煎煮中药时,怕味太苦会在汤里放很多白糖。其实主要是不能甜蜜蜜的,因为使用蔗糖有一定的禁忌范围,对于正在服用化湿理气的中药时,加糖反而会对

  • 药引子起什么作用

    因为我们中医治病讲究六经辩证,对某些经络有问题的疾病,我们可以使一些引经药物,使得这个药物达到我们针对的经络效果更好一点。一般的老中医开化药药引,大枣啊,生姜,还有葱白。这个生姜呢,主要是一个可以佐治我们的方子中的寒凉的药物啊。大枣呢,其实

  • 手脚冰凉吃什么食物调理

    姜是我们生活中的常用调味剂,殊不知姜对于手脚冰凉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如果你手脚容易凉,不妨在做菜煲汤的时候多放点生姜,也可以用生姜煮水,如果没有糖尿病的话,还可以放些红糖与生姜一起煮,经常饮用可以起到缓解手脚冰凉的作用。还可以采用生姜1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