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反关脉初探

反关脉初探

谷万里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

脉诊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诊断方法,虽为“四诊”之末,但“微妙在脉,不可不察”。脉诊的部位最常取的是寸口脉,按照脉的位置形态,寸口脉可分为正常脉和异常脉两大类。绝大多数人皆可按中医言明之寸口位置触及桡动脉的搏动,并按照掌后高骨定位寸、关、尺,此类脉我们可称其为正常脉。但也有少数人,脉不在寸口,而现于寸口背侧,故称之反关脉。

反关脉是一种生理性变异的脉位。由于生理位置的变异,桡动脉行于腕关节的背侧,故切脉位置也在寸口的背面,这种特异的脉位,称为反关脉。即脉学名著《三指禅》中所说:“间有脉不行于寸口,由肺列缺穴,斜刺臂侧,入大肠阳溪穴,而上食指者,名曰反关。”反关脉可见于两手或独见于一手,因位置表浅,在手腕背侧往往可看到其有规律的博动,此为先天所致,一般并非病脉,故不宜按常规的寸、关、尺来诊断疾病。

对反关脉的成因,《诊宗三昧·口问十二则·问反关脉》中记载:昔人所云反关之脉,但言脉位之异,未审所见之脉,与平常之人可例推乎,抑别有所异乎?答曰:凡脉之反关者,皆由脉道阻碍,故易位而见,自不能条畅如平常之脉也。其反关之因,各有不同,而反关之状,亦自不一。大抵反关之脉,沉细不及,十常八九。坚强太过者,十无二三。欲求适中之道,卒不易得也。亦有诸部皆细小不振,中有一粒如珠者,此经脉阻结于其处之状。故其脉较平人细小者,为反关之常。较平人反大者绝少,不可以为指下变异,谓之怪脉也。凡遇反关殊异平常之脉,须细询,其较之平时稍大,即为邪盛。比之平时愈小,即为气衰。更以所见诸证参之。

与反关脉类似而容易混淆的是异行脉,其与反关脉有两点不同:一是大多在正常取脉处亦可感受到有极微弱的脉动,二是通过有效治疗后,寸口背侧脉动消失,而正常取脉处又恢复正常脉动。此脉因病而异,又因病愈而恢复正常,用解剖学无法解释,且未见诸医籍文献记载。类似的桡动脉畸形还有斜飞脉,是指脉从尺部斜向虎口腕侧者。临床均应注意鉴别。

猜你喜欢

  • 慢性肺心病,中医怎么调理?

    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已经83岁高龄了。说起这位患者她真的是我的一位铁杆粉丝,因为在近两三年,她每年都要好几次来找到我进行口服中药来调理身体,现在她状态非常不错,每天都能够生活自理,活动,锻炼都非常的自如。当时这位老者来找到我的时候,表现

  • 这个区间部位疼痛,当心是心绞痛!

    当时她就告诉我说,最近一段时间我只要一活动大劲儿了,我就是有的时候胃疼,疼一阵就过去了,有的时候表现出来牙疼,疼一阵也过去了。通常是前胸有一些疼痛的感觉,闷痛的感觉,上不来气儿,然后一会儿也过去了。这个地方疼的时候,家里就告诉我说,你这有可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如何调理?

    他来找到我的时候,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重度的乏力,整个人特别没有精神头,我躺那儿或者是我坐那一会儿我就能睡着,什么事儿都不想干。再有就是消化系统的症状也是非常的典型,就是胃胀,有的时候会是胃疼,反酸,烧心,打饱嗝,感觉口干口苦,口里边有异味儿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如何调理?

    我们中医概括为这种叫里急后重,然后,吃东西也不容易消化,总感觉容易打嗝,口里边总是有这种酸腐的气味。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但是颜色是淡暗的,苔黄白而腻,脉沉缓无力。就是这样一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这一段时间病情比较重,那么今天我通过这则案

  • 甲状腺结节怎么保守治疗?

    她平时的一些临床表现,整个人体质偏于消瘦,但是体力没有什么问题,脖子这一块,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就是感觉消化功能不好,总感觉胃部胀满不舒服,不爱消化,稍微吃点凉东西,有可能就造成胃脘部的一个疼痛,甚至有一些打嗝,嗳气的这种表现。平时大便秘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