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文挚治病激怒闵王

文挚治病激怒闵王

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五脏之中的其他四脏也不同程度地主宰精神思维活动。

比如,中医学认为“肺藏魄”。我们说,这个人有魄力,或者说那个人有气魄,就是来自于中医学的认识。中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气是人体活动的动力,也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没有气的参与,各种生理机能都不可能实现。肺气强盛,气就强盛,人才能有气魄,有魄力。

肝藏血,肝藏魂。肝血充足,人就机灵,多智谋;肝血不足,人体不仅筋骨无力,而且灵魂不活,缺乏智慧。

脾主运化,藏思虑,脾的运化功能旺盛,人的思虑就容易深入,谋略就高妙;脾的运化功能差,消化吸收不好,天长日久就会影响一个人的思虑过程,就不能有好的谋划。

肾藏精,也藏志。志就是记忆。一个人有很好的记忆能力,与它的肾藏精的功能是分不开的。肾精能够化生肾气,“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并且“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可见,肾精、肾气反映的也是全身的精气贮存情况。只有精血充盛,肾气充满,人的记忆能力才能提高。不可想象一个肾气衰微、精血亏虚、生命力极为虚弱的人,可以有好的记忆功能。

正因为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思维与五脏有关,所以中医学称五脏为“五神脏”。

一个人如果出现认识、思维、谋虑、记忆、胆识等方面的问题,中医学往往根据不同的表现,分别从不同的脏器入手进行调理,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不是象现代医学那样,对于精神萎靡、神经衰弱都给予维生素、谷维素;对于精神亢奋、失眠烦躁都予以镇静安神。尽管维生素与安神可以安抚许多身心不适的人,但是也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中医的心身医学有许多内容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发扬。

比如,中医说心在志为喜,又说过喜伤心,喜胜悲;肺在志为悲,过悲伤肺,悲胜怒;脾在志为思,过思伤脾,思胜恐;肝在志为怒,大怒伤肝,怒胜思。

也就是说,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正常情绪,但是不能太过分。如果放任任何一种情绪滋长,就会产生疾病。

不同的心理疾病可以用不同的情感来治疗。这一有针对性的心理情绪疗法,现在还没有引起现代医学的重视。现代医学还沉浸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里,把许多问题都归结为“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甚至把性的因素无限扩展,试图以此解决一切心理问题。这不是中国的传统,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格格不入的。

用激怒的方法治疗疾病最早记载于《吕氏春秋·至忠》,此后曾经被广泛地运用。虽然效果非常好,但是由于有悖人伦纲常,也曾经引起许多人的误解,甚至因此而造成医学家的人身伤害,有的医学家为运用这一方法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由此也使我们不能不对中医学的博大精深而发出由衷的感叹。

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记载说,战国时期的齐闵王(公元前301~279年在位)有病,多方医治未见效果,便去宋国请名医文挚前去诊治。

文挚不愧为当时的名医,他经过询问齐闵王的病情之后,反复思谋,觉得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才能治好他的病。但是如果激怒了齐闵王,自己的性命恐怕就难以保住了,为此他犹豫不决。

齐闵王的太子苦苦哀求,要文挚大胆治疗,并且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发生治罪的事情,保证他的生命安全。

文挚出于治病救人的天性,并被太子的真诚所感动,决定为齐闵王治病。

可以想像,让一个国家的国君发怒是何等的难啊!小怒于事无补,大怒发作起来难以收拾,恰到好处的发怒是十分难以做到的。

俗话说,“天子之怒,伏尸千里,血流成河”。天子之怒、君王之怒岂是那么好玩的吗?!不亚于虎口拔牙。

文挚答应了给齐闵王的诊治请求,并约好了诊治的时间,但病中的齐闵王等到诊病日期的时候却不见文挚的到来。一等不来,二等不来,三等还不来,迎接的使臣换了一批又一批,欢迎的宴席做了一次又一次,左等右等,文挚就是不来,而且推脱的理由都很勉强,齐闵王逐渐由期盼转为愤怒:

“他到底是要钱,还是要地位;是要土地,还是要美女?我什么都可以答应!可他答应得好好的,为什么就是不动身呢?”

“是瞧不起寡人?敢蔑视寡人?!一个小国的医生有什么了不起?!等寡人的病好了之后,看我怎么收拾他”!

经过漫长的等待,名医文挚终于出现了!

只见他慢慢腾腾来到齐王的病榻前,既不下跪,也不施礼,傲慢地穿着鞋子,登上了齐闵王的睡榻,一脚踩在齐闵王的睡衣上。

齐闵王的愤怒爆发了,一把推下文挚,大吼一声:“左右快给我拿下!这等无耻小人竟敢如此无理!”

齐闵王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大叫、大骂,多日卧床不起、沉思不语的齐闵王不见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满面怒容、高声断喝的国君,一个决胜千里、不可仰视的齐闵王。

被捆绑的文挚眼里没有哀求,也不辩解,只说了一句话:“我的诊疗活动都是精心安排的,太子知道!”

太子被齐闵王的转变震慑住了,吓得言语不清,裤子早就被尿液浸湿了一大片。

文挚的话齐闵王听也不听。他要生烹文挚!

帝王残忍之性爆发后,没有人能够阻止。一代名医文挚最后被活活煮死。

文挚虽然去了,然而他的那种高尚的为医学事业而献身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学之人,并且他开创的用激怒的方法治疗忧思病的方法也没有失传。这种方法经过上千年的传承,不断致新,现在已广为使用了。

三国时期也有类似的案例,但后果要好得多。

《后汉书·华佗传》和《三国志·华佗传》有这样的记载:一个郡的郡守患病,请华佗治疗。华佗经过诊察,仔细分析病情,认为只有经过大怒之后,才有可能治愈疾病。

于是,华佗在收取了郡守许多钱财之后,既不给他采取什么治疗措施,也不开方药,而是留下一封信,大骂郡守。

郡守一见这种情况,怒从心头起,恨由胆中生,立即派人追杀华佗。

郡守的儿子知道底细,便假装派人去追,实际按兵未动。为此,郡守怒发冲冠,不可遏止,气往上涌,一张口,吐出一口黑血,腥秽难闻,此后又连吐数口污血,久治不愈之病由此豁然而解。

华佗继承了战国名医文挚的治疗方法,且奏成良效,也没有因此而受到人身伤害。可没想到树大招风,三国枭雄曹操竟然因为华佗“恃才傲物”、服务态度不好,借故将他杀了。

华佗高超的医术不但没有给他带来“好运”,还因此成了曹操杀害他的借口,怎不令人悲愤叹息!当八岁就能称象的神童曹冲因病情危重诸医束手而终于命丧黄泉时,曹操才想起了华佗。他老泪纵横、捶胸顿足地说:“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

司马迁在写《史记·扁鹊传》的时候,对于扁鹊因为技术高明被人暗害的不幸遭遇极为愤慨。他说:“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故扁鹊以其技见殃”。“老子曰:‘美好者,不详之器’。岂谓扁鹊等也!”

本来美好的善举应该得到人们的赞美;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应该得到好报,可是世俗的丑类、谄媚小人却嫉贤妒能,中伤陷害贤能的君子,岂不可恨!尤其可恨的是,他们卑鄙的计谋常常成功,真是令人叹息不已。司马迁更是感同身受,怎能不感慨系之?!(摘自中医药出版社曹东义主编《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猜你喜欢

  • 肩颈后背疼痛,是身体哪里出现了问题?

    其实刚才我们说的这种情况的患者有很多,在中医临床上也很常见,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患者,男,32岁,自述脖子疼,肩膀疼,后背也疼,总是感觉有些怕冷,肌肉的僵紧不适,尤其是在身体活动的时候,比如说扭头,转动身体,打喷嚏,弯腰,甚至咳嗽的时候,

  • 胸痹的症状都有哪些?中医如何辨证治疗?

    那么在中医看来,这种胸背的疼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中医将其归为胸痹的范畴。那么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提出了胸痹的病名,和现代医学所指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那么就包括像心绞痛啊,心肌梗死,关系是密切的。从中医的病机来看胸痹,那我们从

  • 气虚血虚,气血不足怎么调理?中医一方善补气血

    总有一些人既有神疲乏力,气短,爱感冒的临床表现,又有头晕耳鸣,脱发,失眠多梦,女性可见月经量少这样的血虚之象。这种临床表现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气血不足了,那怎么来治疗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气血两虚的治疗其实就是我们这儿提到的气血双

  • 体内痰湿重都有哪些症状?怎么调理

    痰湿体质发生多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这种脏腑多则之于我们常说的肺,脾,肾和三焦了。这种情况下所见的临床表现多见于神疲、乏力、体重、头重如裹、舌体胖大,苔白厚腻。那么下面我就要给大家讲一讲常见的几种痰湿体质的问题了。那么哪几种呢

  • 脾胃虚弱,一吃凉的就拉肚子,吃什么药?

    在临床上经常能见到这样的患者来描述自己,可怕冷了,同时大便还不成形,稍微吃点凉东西就出现了腹泻之症。这种情况下,这个患者还会告诉你,他可累了。你再仔细看看,患者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象可见沉缓之象,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