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针灸的用具

针灸的用具

针灸这种独特的治病方法,据大量古文献的记述和考古发掘中出土文物的研究,一般都认为起源于距今约10000年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其端倪甚至上朔到距今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砭石,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原始医疗工具,《说文解字》释“砭,以石刺病也”。只有在新石器到来以后,随着石器制作技术的进步,才有特定形状的医用砭石出现。它是先民们用来剖开痈肿,排脓放血,或用以剌激身体的一定部位以消除病痛的工具,是后世金属刀针的前身。

砭石 简介:石质,内蒙古呼和浩特大窑村出土。

砭石 简介:新石器时代。70年代初出土于河南淅川下王岗仰韶文化遗址。长7cm,宽3cm。尖端锋利,两侧有刃,先民们可用以放血、破痈、去腐肉。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

玛瑙石叶 简介:新石器时代。1964年出土于西安浐河西岸。长10cm,宽5cm。是仰韶时期先民们的生产工具,也可有用于破痈排脓。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

石刀 简介:新石器时代。内蒙古乌盟头道洼遗址出土。质地玛瑙,长约2cm。绿色一件,赭色两件,有锋刃,先民们可用于放血、破痈。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

砭镰 简介:商代。1973年河北藁城台西村第14号墓出土。石质。长20cm,最宽处5.4cm。置于一漆盒内。经考证系当时的医疗用具。

砭石 简介:商周。玉石质,最长6.2cm,最短1.7cm。现藏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玉石针 简介:商周。最长18cm,最短2.5cm。现藏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

砭针 简介:战国时期。1978年在内蒙古达拉特旗树木召采集。铜质。长4.6cm,刃宽0.15cm。此针一端为针尖,腰呈三棱形;一端为半圆状刃。尖端用以刺病,刃端用以放血。这表明不仅医疗工具有了进步,而且人们已经懂得采用放血疗法治疗某些病症。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

猜你喜欢

  • 清淡饮食指什么

    例如清淡饮食就是水煮青菜,荤腥不吃、油盐不进等极端做法,非但不利于营养均衡,还会导致体质下降,让人更容易被疾病侵扰。清淡饮食的一个标准是少油、少糖、少盐忌重口味,以及尽可能多的采用蒸的方式烹饪。

  • 健脾又祛湿,这样才事半功倍

    夏天湿气重,气候是一个大因素,为什么很多人一直去湿,湿气还源源不断呢?甚至在干燥的秋季也是湿气满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脾胃比较弱,运化能力不足,很多食物进入身体没有变成气血精液,而是变成痰湿。所以对于脾虚的人而言,在祛湿的同时还要健脾

  • 预防湿气加重,这三种食物一定要少吃

    预防湿气加重,这三种食物一定要少吃。一、甘味的食物。干入脾,虽然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因此,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要少吃,比如桔子、葡萄、菠萝等,还有山药、红薯等健康食材也要注意吃法和适量使用。二、生冷的食物。天气逐渐

  • 根据体质饮食调理

    日常饮食要根据体质掌握好大方向,比如寒性体质要多吃温性和平性的食物,那么是不是虚寒体质都不能吃凉性的食材呢?不能这么绝对,可以适量吃一点应季的食材来调和气候对于身体的影响。比如夏天吃点空心菜,冬瓜,丝瓜清热解毒,可以加入生姜,蒜甚至胡椒粉来

  • 健脾除湿两味药

    有些朋友寒湿重,头面容易出油,小肚子大,平时还容易乏力,人昏昏沉沉的,精神不好,通常是因为脾胃的运化功能不好,吃进去的食物,水液不能转化成人体需要的精华和能量,而是变成了废物堆积到身体,不能很好的排出去,形成了痰湿淤阻的情况。我们可以用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