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尿液检验

尿液检验

一、一般检查:

1、尿量:

[正常参考值]

成人:1.0-1.5L/24h,或1mL/(h·kg体重);小儿:按kg体重算比成人多3-4倍。

[临床意义]

1.尿量减少

(1)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等。

(2)病理性常见于肾炎、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休克、脱水、严重烧伤、心功能不全等。

2.尿量增多

(1)生理性出汗少、饮水过多、饮浓茶、酒精类、精神紧张。

(2)病理性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炎等。

2、颜色:

[正常参考值]

透明,琥珀黄色。

[临床意义]

灰白色云雾状混浊,常见于脓尿;红色云雾状混浊常为血尿;酱油色多为急性血管内溶血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深黄色为服红素尿,见于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疽;乳白色为乳糜尿,有时有小血块并存,常见于血丝虫病;混浊多为无机盐结晶尿。

3、密度:

[正常参考值]

正常人一天中尿密度为1.15-1.025之间,密度最大的波动幅度可达1.003-1.030之间;新生儿在1.002-1.004之间。

[临床意义]

尿密度减低 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

尿密度增高 多见于糖尿病、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4、酸碱性:

[正常参考值]

尿pH值(酸碱性)在5.5-7.4之间,一般情况下在6.5左右。

[临床意义]

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或服用重碳酸钠等碱性药物等。

二、尿沉渣检查:

1、尿沉渣检查: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0-3/HPF;白细胞:0-5个/HPF。

[临床意义]

红细胞增多多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

白细胞增多一般见于泌尿系炎症。

三、化学检验:

1、尿蛋白:一般正常尿液中仅含微量蛋白质,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的,称为蛋白尿。

尿液中正常尿蛋白来自血浆。因肾小球滤过膜有对蛋白质的控制装置,肾小管对蛋白又有选择性重吸收作用,比白蛋白分子量大的大分子蛋白质被限制,比白蛋白的分子量小的蛋白质虽易通过,但些低分子蛋白质多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正常尿蛋白中来自血浆蛋白的以白蛋白为主。

[正常参考值]

定性:阴性。

定量:10-150mg/24h尿。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

生理性增多指在无病理改变的基础上,在某种生理状态下出现暂时蛋白尿增多。常见于剧烈运动后(运动性蛋白尿)、体位变化(体位性蛋白尿)、身体突然受冷暖刺激,或人的情绪激动等。因在这些情况下,肾小球内皮细胞收缩或充血,使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这类生理性蛋白定量测定不能过高。

2.病理性增多

病理性蛋白尿,临床常见病有: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苯中毒等。

2、尿糖:

正常人尿中含糖量甚少,尿糖增加超过正常值则属病态反应。

[正常参考值]

定性:阴性。

定量:0.56-5.0mmol/L,100-900mg/(dL·24h)尿。

[临床意义]

尿糖增多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胰腺炎、肢端肥大症等疾病。

3、胆红素:

[正常参考值]

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

胆红素阳性,常见于肝实质性或阻塞性黄疽病。

4、乳糜定性:

[正常参考值]

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

乳糜阳性,多见于丝虫病、尿路淋巴管破裂等病。

5、尿酮体:

[正常参考值]

尿酮体定性:阴性。

定量:丙酮3mg/24h。

[临床意义]

尿酮体阳性,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剧烈运动后、妊娠剧烈呕吐、饥饿、消化吸收障碍、脱水等。

6、氯化铁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淡绿色:迅速消退酪氨酸病。

棕色:代谢性酸中毒。

7、尿胆原:

[正常参考值]

定性:弱阳性,尿1:20稀释为阴性。

定量:1-4mg/24h。

[临床意义]

尿胆原增多,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疽、心力衰竭、肠梗阻、内出血、便秘等病症;尿胆原减少,多见于长期应用抗生素、阻塞性黄疽等。

8、含铁血黄素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其它血管内溶血。

9、莫氏浓缩试验:

[正常参考值]

每日尿最高密度>1.018。

[临床意义]

该试验用以测定肾小管再吸收功能。

10、隐血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隐血试验阳性等,见于蚕豆病、疟疾、伤寒、大面积烧伤并发血红蛋白尿、砷、苯、铅中毒及毒蛇咬伤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

四、尿显微镜检查:

1、管型:

[正常参考值]

一般尿中为0,少量透明管型可见于剧烈运动后。

[临床意义]

颗粒管型增多,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透明管型增多9常见于肾实质损害;红细胞管型增多,多见于肾脏出血、急性肾小球肾炎;脂肪管增多,则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2、白细胞:

[正常参考值]

5个/高倍(HPF)。

[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等;非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有时也可出现白细胞增多。

3、红细胞:

[正常参考值]

一般无红细胞,或0-2个/HPF。

[临床意义]

红细胞增加即为血尿,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肾结核、血友病等。

4、小圆上皮细胞:

[正常参考值]

正常尿中为0,或有极少量。

[临床意义]

小圆上皮细胞增加,常见于肾小管损害。

猜你喜欢

  • 脸上出汗怎么回事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发生改变,则为病理现象,颇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况人体的头面部容易出汗,因为头面部人体的一身阳气所在,头为诸阳之首,所以阳热之气首先表现在面部。因此,活动后,特别是大

  • 宝宝便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胃肠积滞有内热,大便干燥容易造成便秘。二,宝宝喝水少,蔬菜吃的少,进食纤维素的含量很低,肠蠕动弱,会造成大便秘结。三,宝宝拒绝排便,因为肛门有痔疮或肛裂,排便时疼痛,所以拒绝排便。长期不排便可导致大便更加干燥,不容易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 脾胃不好的人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过酸、过烫的食物。建议饮食易消化,适当摄入蛋白类食物,少吃油腻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千万不能暴饮暴食。第三,饭后要尽量适当活动,避免

  • 扭脖子咔咔响是什么原因

    扭脖子的时候发出响声,就是所谓的颈椎弹响,一般有四种原因会出现这样的弹响。一、颈椎关节间有小气泡。如果人体关节间的滑液之中存在气体的话,那我们扭转脖子时气体就会快速释放形成气泡,就有了我们听到的咔咔的声音。二、肌腱韧带与关节摩擦。长时间低头

  • 上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体质问题有的人天生体质偏热,所以比体质偏寒的人来说更容易上火。二、饮食问题,平时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油腻的食物,或者长期进食补阳之品,损伤阴液,容易上火。三、作息问题以及情绪因素,熬夜伤阴,烦躁易怒亦伤阴,两者也会导致上火。上火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