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医流派、学派和医派辨

中医流派、学派和医派辨

李绍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术流派的相关研究已颇有进展,但相关概念在目前的学术界尚未有公论。如“流派”、“学派”、“医派”等称谓,均有较为广泛的指代,且均可称之为“派”。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各具特点,若不详加辨析,往往混淆不清。

中医流派

中医流派即中医学术流派的简称,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者涵盖中医学派、中医医派及狭义中医流派。狭义之中医流派是指中医学中因师承授受而形成的,以独特的学术旨趣、技艺、方法为基础的不同中医派别。

狭义之中医流派,即通常认为的典型中医流派,一般局限于学科内部,如妇科流派即妇科内部不同的学术派别。典型中医流派具有明确的学术主张、核心人物与师承谱系,在一定时间内学术上保持一贯,影响范围一般较为局限,不如中医学派之影响广泛。

中医学派

中医学派是指中医学中经过长期传承而形成的,以独特的理论主张或尊奉经典为基础的各类中医派别。多具有长期的历史积淀,有突出的学术特征,其理论主张对于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伤寒学派、温补学派、活血化瘀学派等。学派内部不存在必然的师承关系,而更为注重学术上的继承与发展。

大多数学派的理论已融入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长期被以不同形式传承,故在当代名老中医个人的学术体系中,一人可能体现多个学派的特征。

中医医派

人们较为公认的中医医派是指中医学中经过长期传承而形成的,以地域环境为基础的各类中医派别。我国幅员广阔,地域差异显著。不同地域的人们,因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社会人文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特有的体质、生理病理特点、易感或多发疾病,最终形成地域色彩浓厚的医疗特点。因此,同一地域的医生往往具有近似的临证用药特点。如孟河之地多湿热,故用药以轻灵和缓见长。

我认为,医派的限定,不应仅包括地域范围,还应包括人群及时间的限定,如御医、明医等,也属于医派的范畴。

医派所表现出的近似的临证用药特点,往往是散在的、经验性的,还未发展为一定的学术主张。故可以认为,“派”重点是对范围的限定,“学”的特点不明显,即医派一般不具备统一的学术主张。

医派之下,尚有据学科而再行分别者。如“海派中医”,其下又有骨伤之魏氏伤科、施氏伤科,妇科之蔡氏妇科、朱氏妇科等。

需要说明的几点是:学术流派突出的是“学”,是因“学”而成“派”,但不宜将中医学的总体特点作为学术流派的主张,如“辨证论治”、“整体综合”等。同时,只有理念而无明确学术主张的不属于流派“学”的范畴,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针药并重”等;治学主张也不属于流派“学”的范畴,如“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现代研究”等。

猜你喜欢

  • 千金难买老来瘦,老人越瘦真的越好吗?

    我们都知道啊,肥胖是对健康有危害的,比如说这个体脂率过高,这个体内的脂肪含量过多,会引起什么?高血压,引起胰岛素抵抗,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如果体重过瘦的话会导致什么呢?一样不是非常健康。这样的偏瘦的老年人呢,这个脂肪含量比较少,甚至呢肌肉含量

  • 脂肪肝两招标本兼治,中医一招轻松消除

    这个病人呢,是一个45岁一个男性,是自己做生意啊,平时呢,应酬啊,酒局也比较多,他在这个公司例行体检的时候呢,发现重度脂肪肝,然后呢,血脂特别高,我看到他一个月之前的那个体检报告了,胆固醇是7.8,甘油三酯超过了12,他自己都说了,当时抽完

  • 吃饭满头汗,湿热上蒸怎么办?

    这个出汗的类型啊,有很多,中医把它分为自汗,盗汗,那还有一部分病人呢?是自汗当中的一种,是以上半身出汗为主,特别是在稍微活动之后啊,或者是吃饭之后啊,或者是喝点水,马上就出现上半身出汗,以头面或者头颈部为主。那这样的病人呢,我们就要认真的分

  • 老人吃肉有讲究,这样吃才能长寿

    临床上,我们发现有些老人过度的追求这些养生或者是健康,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或者以全素为主,甚至连蛋奶都不吃,临床上我们发现有个别老年人甚至因为控制这些饮食造成了营养不良,甚至是严重的贫血,是在临床上都发生过,这就得不偿失了。老年人随着年龄增

  • 三伏贴人人都能贴吗?

    大家好,大家呢都对三伏贴呢有所了解,它的完整叫法呢,应该叫做伏九贴敷法,就是在三九和三伏进行穴位的贴服,利用药物渗透的原理,刺激穴位来达到振奋阳气,祛病防病的效果。那适合哪些人群呢?伏九贴服呢,适合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