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闭经中医诊疗技术

闭经中医诊疗技术

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类。前者指年龄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但月经还未来潮者,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者。后者则指以往曾已建立月经周期,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者。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以及绝经后期出现的无月经均属生理性闭经,不在讨论的范畴。中医学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对闭经就有所论述,称其为“女子不月”、“月事不来”、“血枯”。

病因病机

闭经原因有虚实两端。虚者,多因肾气不足,冲任虚弱;或肝肾亏损,精血不足;或脾胃虚弱,气血乏源;或阴虚血燥等导致精亏血少,冲任血海空虚,源断其流,无血可下,而致闭经;实者,多为气血阻滞,或痰湿流注下焦,使血流不通,冲任受阻,血海阻隔,经血不得下行而成闭经。临床可见单纯的虚证或实证,亦可见虚实错杂为病。

辨证论治

1.肾气亏损

[证候]年逾16岁尚未行经,或月经初潮偏迟,时有月经停闭,或月经周期建立后,由月经延后、经量减少渐至月经停闭;或体质虚弱,发育欠佳,第二性征发育不良,或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治法]补肾益气,调理冲任。

[方药]苁蓉菟丝子丸加减。

2.气血虚弱

[证候]月经推后,经量渐少,色淡红,质薄,渐至经闭不行;神疲肢倦,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沉缓或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减。

3.阴虚血燥

[证候]月经后期,经量少,色红质稠,渐至停闭不行;五心烦热,颧赤唇红,咽干舌燥,盗汗甚至骨蒸劳热,形体消瘦,干咳或咳嗽唾血;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一阴煎加减。

4.气滞血瘀

[证候]既往月经正常,突然停闭不行,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少腹胀痛拒按,烦躁易怒;舌紫黯,有瘀点,脉沉弦而涩。

[治法]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5.痰湿阻滞

[证候]月经延后,经量少,色淡,质黏腻,渐至停闭;或带下量多,色白;或形体肥胖,胸闷泛恶,神疲倦怠,纳少痰多;苔腻,脉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方药]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减。

经验方

1.瓜石汤

[药物组成]瓜蒌15克,石斛、生地黄、瞿麦、牛膝、益母草各12克,玄参、麦冬、车前子各9克,马尾连6克。

[适应证]阴虚胃热引起的血涸闭经。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服。

2.化痰破瘀通经汤

[药物组成]当归、柴胡、白芍、茯苓、白术、益母草、鸡血藤各15克,川芎、陈皮、法半夏各10克。

[适应证]闭经痰瘀型。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服。

3.痰湿闭经方

[药物组成]苍术15克,茯苓18克,川芎、神曲、半夏、陈皮、香附、桃仁、车前子、王不留行各12克,鸡内金、仙灵脾、川续断各30克,当归、牛膝各15克,肉桂6克。

[适应证]痰湿闭经,月经后期量少,多囊卵巢综合征。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200~300毫升,分两次服。

4.当归四逆汤

[药物组成]当归15克,桂枝10克,芍药12克,细辛1.5克,甘草6克,通草10克,大枣5枚。

[适应证]用于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早晚分服,10天为一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

适宜技术

1.体针

(1)肾气不足

取穴:肾俞、气海、三阴交、太溪。操作:肾俞直刺1.5~2寸,提插捻转运针,局部酸胀感;三阴交直刺0.5~1寸,补法,局部酸胀感;太溪直刺0.5~1寸,捻转补法,局部胀感;气海直刺0.5寸,轻提插或徐徐捻转,小腹部胀重感。留针20分钟,隔日治疗一次。

(2)肝肾不足

取穴:关元、肾俞、肝俞、三阴交、太溪、太冲。操作:关元直刺0.5~1寸,提插捻转补法,小腹胀重感;肾俞直刺1.5~2寸,提插捻转运针,局部酸胀感;肝俞斜刺1寸,捻转补法,局部胀感;三阴交直刺0.5~1寸,提插或捻转补法,局部酸胀感或针感向足部放散;太溪直刺0.5~1寸,捻转补法,局部胀感;太冲直刺0.5寸,提插或捻转补法,局部麻胀感。留针20分钟,隔日治疗一次。

(3)气血虚弱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归来、脾俞、胃俞。操作:手法宜轻柔。足三里直刺0.5~1寸,提插或捻转补法,局部酸胀感;三阴交直刺0.5~1寸,补法,局部酸胀感;气海、归来直刺0.5寸,轻轻提插或徐徐捻转,小腹部胀重感;脾俞、胃俞均斜刺0.5~1寸,捻转补法,局部酸胀感。留针20分钟,隔日治疗一次。

(4)气滞血瘀

取穴:合谷、三阴交、地机、血海、气冲。操作:合谷直刺0.5~1寸,提插补法,局部胀重感或向指端放散;三阴交向上斜刺1~1.5寸,提插泻法,使针感沿小腿内侧向上放散;地机直刺0.5~1寸,提插泻法,使针感向上放散;血海直刺1寸,提插或捻转泻法,气冲直刺1寸,提插平补平泻法,小腹部胀麻感。留针20分钟,间歇行针。

(5)痰湿阻滞

取穴:脾俞、三焦俞、中极、中脘、阴交、丰隆。操作:脾俞、三焦俞斜刺1~1.5寸,捻转之平补平泻法,局部胀感;中极直刺1寸,提插泻法,以小腹部有胀感为宜;中脘直刺1~1.5寸,提插之平补平泻法,上腹部胀麻感;丰隆直刺1~1.5寸,提插泻法,使针感向足部放散;三阴交直刺1寸,提插平补平泻法,局部酸胀感或向上下放散。留针20分钟,间歇行针。

(6)寒凝胞宫

取穴:关元、天枢、归来、三阴交、腰阳关、关元俞。操作:关元、天枢直刺1~1.5寸,捻转补法,使腹部有胀感,或用烧山火手法使腹部有温热感;归来直刺0.5~1寸,关元俞直刺1.5~2寸,补法,局部胀重感;三阴交直刺1~1.5寸,提插之平补平泻法,局部酸胀感或针感向上下放散。留针20分钟,间歇行针。

2.电针疗法

取穴:天枢、血海、归来、三阴交、气冲、地机。操作:选腹部和下肢穴位组合成对,每次选用一对,接上电针仪,可选用密波,中等频率,通电10~15分钟。

3.耳针

取穴:内分泌、卵巢、皮质下、肝、肾、神门。操作:每次选3~4穴,毫针刺用中等刺激,隔日一次留针20分钟,或在耳穴埋豆,每周2~3次。

4.皮肤针

取穴:腰骶部膀胱经第一侧线、脐下冲任脉循行路线,归来、血海、足三里。操作:循各经反复叩打3遍,然后重点叩刺肝俞、肾俞,其后再叩刺其他各穴。中等刺激,隔日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

猜你喜欢

  • 过敏性鼻炎,季节性犯病,病根在哪?

    这位患者是一位中年的男性患者,他来找到我的时候,就是因为这种过敏性鼻炎发作了。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每天早晨起来就会打喷嚏,流鼻涕,有的时候是清水样的,有的时候表现这种淡黄色的,这几天症状比较严重了,鼻子虽然通气儿,但是总感觉有一些不通畅的感觉

  • 长期咳嗽久治不愈,不一定是肺有问题

    其实并不是这样,中医有一部经典《黄帝内经》,它所谈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人体的五脏六腑有问题,有疾病,它都有可能引发咳嗽的症状,不单单是肺脏的问题才引起咳嗽。那么在临床的工作当中,我跟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是有很多患者

  • 慢性肺心病,中医怎么调理?

    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已经83岁高龄了。说起这位患者她真的是我的一位铁杆粉丝,因为在近两三年,她每年都要好几次来找到我进行口服中药来调理身体,现在她状态非常不错,每天都能够生活自理,活动,锻炼都非常的自如。当时这位老者来找到我的时候,表现

  • 这个区间部位疼痛,当心是心绞痛!

    当时她就告诉我说,最近一段时间我只要一活动大劲儿了,我就是有的时候胃疼,疼一阵就过去了,有的时候表现出来牙疼,疼一阵也过去了。通常是前胸有一些疼痛的感觉,闷痛的感觉,上不来气儿,然后一会儿也过去了。这个地方疼的时候,家里就告诉我说,你这有可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如何调理?

    他来找到我的时候,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重度的乏力,整个人特别没有精神头,我躺那儿或者是我坐那一会儿我就能睡着,什么事儿都不想干。再有就是消化系统的症状也是非常的典型,就是胃胀,有的时候会是胃疼,反酸,烧心,打饱嗝,感觉口干口苦,口里边有异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