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警惕胺碘酮的副作用

警惕胺碘酮的副作用

胺碘酮(乙胺碘酮、胺碘达隆)是一种苯比呋喃类的衍生物,属于第Ⅲ类抗心律失常制剂。它原来是一种治疗心绞痛的药物,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良好。

胺碘酮电生理作用为延长心房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间期,而不改变静止膜电位,实际上推迟了复极过程;它还具有直接细胞膜效应、抗交感神经作用,可抑制心房及心室兴奋性,并具抗心室纤颤作用。胺碘酮对控制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预防室颤有显着效果,对室上性心律失常也有很好的疗效,能纠正房扑及房颤,使心脏恢复窦性节律。由于胺碘酮有明显扩张冠脉作用,故冠心病伴上述心律失常更是该药良好的适应证。

胺碘酮临床效果良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其副作用发生率相当高,而且较严重。不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拒用此药。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它的副作用,并注意在应用过程中提高警惕、严密观察,高度重视它的不良反应,是可以很好地将其用于临床的。现将它的副作用介绍如下:

对肺部的副作用

该药对肺部的副作用的早期症状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干咳。此外还可出现胸膜疼痛,但鲜见。有报道说,应用胺碘酮发生肺部副作用的病例中,有三分之一发生于老年人。

引发和加重心律失常

胺碘酮和其他抗心律失常药一样,可引发和加重心律失常。专家指出,它可能导致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有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内传导阻滞的患者或任何原因造成的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禁用本品。

低血压

有心肌功能降低的老年患者,可能对胺碘酮的降低血压作用十分敏感。有的病人在服用胺碘酮5~10天后,可出现血压降低,特别是静脉注射本品时,可出现严重的低血压。

甲状腺机能失调(减退或亢进)

本药的毒副作用可损害甲状腺功能,引起甲状腺机能失调。凡是服用胺碘酮的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甲状腺功能的改变,平均甲状腺素水平和游离甲状腺素指数较正常水平升高约20%,而游离结合量则稍减低。大多数有甲状腺机能失调副作用的患者,在停药1~2个月后症状可自行消除。

便秘

胺碘酮致便秘的副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罹患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便秘往往会加重冠心病及心律失常。

对眼的副作用

在抗心律失常药物中,胺碘酮是惟一对眼有副作用的药物。其不良反应是角膜上微粒沉着。此种微粒由一种黄褐色的类似溶酶体的脂褐质组成,沉着于角膜内壁上,一般要在停药后17个月左右才逐渐消失。

为了减少胺碘酮副作用的发生,开始时宜口服200毫克,每日3次,最大量每日可达800~1200毫克。在1~2周显效后,减至维持量,可口服100毫克,每日3次;或200~400毫克,每日1次。老年患者维持量每日不宜大于200毫克。

猜你喜欢

  • 胃息肉就是癌前病变吗?应该怎么调理

    在临床跟患者交流的时候吧,有时候有一些误区,比方说就感觉胃息肉就是癌前病变,一定要把它切掉。其实跟大家说一下,在临床上85%到90%的都属于胃底这个腺体息肉,那么这类胃息肉胃癌的几率是非常低的。那么所谓的胃息肉啊,一般来说是发生在胃壁里面的

  • 萎缩性胃炎中医能调理好吗?

    怎么才能够控制萎缩性胃炎不进一步发展,那么这个话题其实是一个很久远的一个话题,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吧,整个医学啊都在研究这个萎缩性胃炎啊,因为当时发现这个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率,当时的研究方法呢也比较简单,由于萎缩性胃炎当时认为就是缺少胃

  • 肝气郁结,心烦爱上火,这样改善最有效

    大家去看中医经常会听到肝气郁结这个词儿,那么实际上就是我们在目前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时代吧,生活一些节奏问题,所以说肝气郁结的人确实比较多,年龄大,年龄小都有,那么肝气郁结呢,其实中医这四个字其实分很多种,比方说肝郁脾虚啊,肝郁肾虚啊,还有肝

  • 大便排出费劲,这四种症型看看你是哪一种

    在临床上会遇到许多这个排便困难的人,尤其是有一些患者大便并不是很干燥,也没有成块成球,甚至大便是条状的,或者是不成型的,但是呢,去了厕所以后呢,却便不净使劲又排不出,那么有时候这样患者会一天去好几次厕所,甚至七八次厕所啊,严重影响了这个患者

  •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教你三招,助你不再反复

    那么第一个呢,就是长期要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做到饮食不宜过饱,适当的控烟控酒,这个饮食习惯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吃饭要慢啊,在临床上见到一个患者,他明显感觉吃饭稍微一快,那么这个症状就容易出现,容易出现打嗝啊,反酸、烧心,这些症状就会加重